“晓日令涵草木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晓日令涵草木姿”出自宋代苏轼的《双石》,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o rì lìng hán cǎo mù z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晓日令涵草木姿”全诗

《双石》
梦时良是觉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兴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双石》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双石》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梦时良是觉是非,
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见玉峰横太白,
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兴作烟云意,
晓日令涵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
老人真欲住仇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老人的心境和情感。老人在一个梦中,对是非善恶有了清醒的认识。他在梦中汲取井水,然后将水埋藏在盆中,象征着他把清澈的心意深藏于内心。当他抬头看到玉山横亘在太白山上时,他决定走鸟道去绝顶的峨眉山。秋风吹拂,他心中涌起烟云般的情意,早晨的阳光照耀下,草木呈现出美丽的姿态。他感叹一点空明的存在,而他真心希望能够住在仇池。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老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先,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老人对是非善恶的敏感和辨别能力。梦中的井水和盆子象征着纯净的心灵和内心的宝藏,老人用它们隐喻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纯真和善良。

其次,玉山和太白山、鸟道和峨眉山等景物描绘了老人追求高远境界和超越世俗的意愿。他在秋风中感受到烟云般的情意,这表明他对自然的美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刻的体悟。

最后,诗中的一点空明和仇池都是隐喻,表达了老人对宁静和安宁的向往。一点空明象征着纯净和宁静的境界,而仇池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代表了老人远离尘嚣和纷扰的意愿。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老人内心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和深层意义的向往。这使得《双石》成为了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宋代诗词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晓日令涵草木姿”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uāng shí
双石

mèng shí liáng shì jué shì fēi, jí jǐng mái pén gù zì yǐ.
梦时良是觉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dàn jiàn yù fēng héng tài bái, biàn cóng niǎo dào jué é méi.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qiū fēng xìng zuò yān yún yì, xiǎo rì lìng hán cǎo mù zī.
秋风兴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
yì diǎn kōng míng shì hé chǔ, lǎo rén zhēn yù zhù chóu chí.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晓日令涵草木姿”平仄韵脚

拼音:xiǎo rì lìng hán cǎo mù zī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晓日令涵草木姿”的相关诗句

“晓日令涵草木姿”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晓日令涵草木姿”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晓日令涵草木姿”出自苏轼的 《双石》,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