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看宾客儿童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惯看宾客儿童喜”出自唐代杜甫的《南邻》,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uàn kàn bīn kè ér tóng xǐ,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惯看宾客儿童喜”全诗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释](1)南临:指杜甫草堂南临朱山人。(2)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乌角巾:黑色的方巾。(3)芋粟:芋头,板栗。(4)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5)航:小船。

[译文]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距离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杜甫从他家走出,路上,也许是回家以后,写了这首《南邻》诗。说它是诗吧,却又是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到人家作客,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连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多么和谐、宁静!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马茂元)
-----------------------------------------------
  顾宸曰:南邻,朱山人也,后有《过朱山人水亭》诗。左思诗:“南邻击钟罄。”

  锦里先生乌角巾①,园收芋栗不全贫②。惯看宾客儿童喜③,得食阶除鸟雀驯④。秋水才深四五尺⑤,野航恰受两三人⑥。白沙翠竹江村暮⑦,相送柴门月色新⑧。

  (上四造山人之居,下则喜其同舟送别也。【黄生注】乌角巾与锦里相映带,起语逸致。角巾,隐士之冠。芋栗,野人之食。儿童喜,接人之厚。鸟雀驯,待物之仁。诗善炼格,前段叙事,数层括以四语。后段写景,一意拓为半篇。儿童、鸟雀,用倒装法。秋水、野航,用流对法。)

  ①《华阳国志》: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濯其中则鲜明,故命曰锦里。《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通鉴》:范谓王浚曰:“君平吴之日,当角巾归第。”②宋之问诗:“栗芋秋新熟。”《杜臆》:芋栗止于一物,作芋栗,可该园中所产。③陆瑜诗:“姮娥婺女惯相看。”《公孙弘传》:“宾客故人。”《后汉·郭汲传》:有儿童数百迎之,曰:“闻使君到,喜,故来迎。”④《景福殿赋》:“阶除连延。”谢灵运诗:“空庭来鸟雀。”⑤《庄子》:“秋水时至。”《水经注》:大者长四五尺。”⑥【钱笺】山谷云:航,方舟也,当以艇为正,音平声。“方言,云:小舟也。杨慎云:古乐府:“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担蒿,何时至江陵。”杜诗正用此音也。按《方言》云:舟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或谓之舟,或谓之航。又云:小艒艚,谓之艇。《释名》云:二百斛以上谓之艇。鲁直之改,用修之证,皆臆说也。《萧何世家》:多者两三人。⑦《湘中记》:白沙如霜雪。梁昭明太子《扇赋》:“折翠竹之枝。”⑧吴筠诗:“相送出江浔。”申涵光曰:“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语疏落而不酸。今人作七律,全无生气,而矫之者又单弱无体裁,读杜诸律,可悟不整为整之妙。

  顾宸曰:周折《名义考》云:“园收芋栗未全贫”,与《山衣》诗“呼儿登山收橡栗”同意。芧栗,即,橡栗,乃烁木子也。《庄子。徐无鬼》:先生居山食芧栗。此一说也。王洙云:成都风俗曰:“大饥不饥,蜀有蹲鸥。”《史记》:卓氏曰:“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大芋也,扬雄《蜀都赋》言“闲蹲鸱之沃野”,又言“傣栗皱发”,则芋栗明为两物。据公他诗云““我恋岷下芋”,又云“尝果皱开”,亦可证。芋栗,皆成都所产矣。且芧栗野生,不待园中收种,而芧栗充饥,乃贫馁之甚者,岂可云“未全贫”乎?后《过南邻朱山人》诗云“残樽席更移”,其家非藉芧栗以充饥者,还作芧栗为当。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惯看宾客儿童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án lín
南邻

jǐn lǐ xiān shēng wū jiǎo jīn, yuán shōu yù sù bù quán pín.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guàn kàn bīn kè ér tóng xǐ, dé shí jiē chú niǎo què xún.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qiū shuǐ cái shēn sì wǔ chǐ, yě háng qià shòu liǎng sān rén.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bái shā cuì zhú jiāng cūn mù, xiāng duì zhài mén yuè sè xīn.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惯看宾客儿童喜”平仄韵脚

拼音:guàn kàn bīn kè ér tóng xǐ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惯看宾客儿童喜”的相关诗句

“惯看宾客儿童喜”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惯看宾客儿童喜”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惯看宾客儿童喜”出自杜甫的 《南邻》,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