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了一切法”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遍了一切法”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le yī qiè fǎ,诗句平仄:仄平仄仄。

“遍了一切法”全诗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利瞠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利瞠汝刀山,
浊爱汝灰河。
汝痴分别心,
即汝琰魔罗。
圆成但一性,
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
不如且头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修行和追求解脱的思考。诗中的“刀山”和“灰河”代表了纷繁世界中的种种烦恼和杂念。作者认为人们执着于这些世俗的忧虑和欲望,导致了痴迷和分别之心。他将这种执着的心理比喻为“琰魔罗”,强调了其迷惑和束缚的性质。然而,作者提出了解脱的可能性,主张通过圆成一种超越个体的无我境界,而不是沉溺于种种法则和规范。最后,作者暗示修行者应该放下执着,转向出家修行,成为一个名为“头陀”的僧人,以此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赏析:
王安石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刀山、灰河、分别心和琰魔罗的描绘,揭示了人们在世俗纷扰中的苦恼和困境。他以“一性”和“依他”来强调修行的目标是实现无我、超越个体的境界。这种修行观念与佛教思想中的无我观相呼应。最后,作者以“头陀”的形象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抛弃世俗的执着和欲望。整首诗词表现出王安石对人生境遇和人性困境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超脱和解脱的向往。

这首诗词在表达对修行和追求解脱的思考上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同时也是对世俗纷扰和执着的批判。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王安石将读者引入深思的境地,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遍了一切法”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ǐ hán shān shí dé èr shí shǒu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lì chēng rǔ dāo shān, zhuó ài rǔ huī hé.
利瞠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rǔ chī fēn bié xīn, jí rǔ yǎn mó luó.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yuán chéng dàn yī xìng, yī qiè fǎ yī tā.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biàn le yī qiè fǎ, bù rú qiě tóu tuó.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遍了一切法”平仄韵脚

拼音:biàn le yī qiè fǎ
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七洽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遍了一切法”的相关诗句

“遍了一切法”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遍了一切法”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遍了一切法”出自王安石的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