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杖缁巾得往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藜杖缁巾得往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示李叔时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 zhàng zī jīn dé wǎng hu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藜杖缁巾得往还”全诗

《示李叔时二首》
知子鸣弦意在山,一官聊复戏人间。
能为白下东南尉,藜杖缁巾得往还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头像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示李叔时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示李叔时二首》

知子鸣弦意在山,
一官聊复戏人间。
能为白下东南尉,
藜杖缁巾得往还。

中文译文:

了解孩子弹奏琴弦的意境在山间,
担任一官只是为了消遣凡世间的烦忧。
能够做白下地区东南部的尉官,
手持藜杖,头戴缁色巾,自由往返。

诗意和赏析:

这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李叔时的两首示意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真实情感和个人理想的思考和追求。

首先,作者通过描述孩子弹奏琴弦的意境在山间,暗示了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纯真之情。这里的"知子鸣弦"可以理解为了解孩子弹奏琴弦的意境,也可以理解为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山的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然和宁静,这里表示了作者向往远离尘嚣和世俗的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其次,作者提到自己担任一官只是为了消遣凡世间的烦忧。这里的"一官"可以理解为一份官职,也可以理解为世俗与功名。作者暗示自己并不追求权势和功名,而是将官职看作是一种消遣,用来排遣尘世的烦忧。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态度,强调内心真实情感和个人理想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提到能够做白下地区东南部的尉官,同时自由地往来,手持藜杖,头戴缁色巾。这里的白下是指一个地区的名字,作者在其中担任东南部的尉官,这是一种地方官职。藜杖和缁巾象征着俭朴和朴素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官职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自在从容的心态,强调了个人追求内心真实和自由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于内心真实情感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并对功名利禄和世俗烦忧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通过山、琴弦、官职等意象的运用,诗词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的情感,以及对于个人理想和真实感受的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藜杖缁巾得往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ì lǐ shū shí èr shǒu
示李叔时二首

zhī zi míng xián yì zài shān, yī guān liáo fù xì rén jiān.
知子鸣弦意在山,一官聊复戏人间。
néng wéi bái xià dōng nán wèi, lí zhàng zī jīn dé wǎng huán.
能为白下东南尉,藜杖缁巾得往还。

“藜杖缁巾得往还”平仄韵脚

拼音:lí zhàng zī jīn dé wǎng huán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藜杖缁巾得往还”的相关诗句

“藜杖缁巾得往还”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藜杖缁巾得往还”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藜杖缁巾得往还”出自王安石的 《示李叔时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