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跪题封向端午”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拜跪题封向端午”出自唐代杜甫的《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ài guì tí fēng xiàng duān w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拜跪题封向端午”全诗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分类: 羁旅写景抒情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

怀念分离之际,送给向卿进奉端午节的御衣往上都城。

盛唐朝,时庄宗当年在灵武城,指挥猛将征收咸京。向公哭泣,鲜血洒在行宫的殿上,辅佐着卿相治理天下,使天地安宁。

逆胡敌人黑暗无光,随着烟烬一同消散,卿家兄弟的功勋名声响亮。麒麟图画出征,鸿雁行列纷纷而至,紫极之地走出入黄金御印。

尚书的功绩超越千古,雄镇荆州继承了我们的祖业。裁缝们用云雾制成了御衣,我跪拜祝福,为端午节呈上。向卿将得到这份命令,我的心情非常坚定,如青山下落日,江潮清白。

你到朝廷中为老翁说话,漂泊流离已成为沧浪之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时期写的一首送别之作。诗中通过赞美和表达对向卿的惜别之情,以及对他将要进奉端午御衣的祝福,来表达作者的感叹和思念之情。

诗中表达了对向卿的赞许和敬重,称赞他辅佐卿相,促使天下安宁。描述了逆胡敌人被消灭,卿家兄弟的功勋名声显赫。同时描绘了向卿进奉端午御衣的盛况,以及杜甫对他的诚心祝福。

整首诗情感深沉,直抒胸臆,对人事变迁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通过美丽的诗句和意象的描绘,诗人将对向卿的思念和祝福娓娓道出,给人以深深的回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拜跪题封向端午”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bié xíng, sòng xiàng qīng jìn fèng duān wǔ yù yī zhī shàng dōu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sù zōng xī zài líng wǔ chéng, zhǐ huī měng jiàng shōu xián jīng.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xiàng gōng qì xuè sǎ xíng diàn,
向公泣血洒行殿,
zuǒ yòu qīng xiàng qián kūn píng.
佐佑卿相乾坤平。
nì hú míng mò suí yān jìn, qīng jiā xiōng dì gōng míng zhèn.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qí lín tú huà hóng yàn háng, zǐ jí chū rù huáng jīn yìn.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shàng shū xūn yè chāo qiān gǔ,
尚书勋业超千古,
xióng zhèn jīng zhōu jì wú zǔ.
雄镇荆州继吾祖。
cái féng yún wù chéng yù yī, bài guì tí fēng xiàng duān wǔ.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xiàng qīng jiāng mìng cùn xīn chì, qīng shān luò rì jiāng cháo bái.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qīng dào cháo tíng shuō lǎo wēng,
卿到朝廷说老翁,
piāo líng yǐ shì cāng láng kè.
漂零已是沧浪客。

“拜跪题封向端午”平仄韵脚

拼音:bài guì tí fēng xiàng duān wǔ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拜跪题封向端午”的相关诗句

“拜跪题封向端午”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拜跪题封向端午”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拜跪题封向端午”出自杜甫的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