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初恃险”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公孙初恃险”全诗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天险城峻,仿佛与天壁融为一体。
城楼之高,连绵起伏如女墙。
江水奔流,令人思念夏后时代的繁荣盛世。
风儿吹来,引起对襄王的怀念之情。
年老时,我听到了悲壮的号角声,
有人扶持着我,向我报告夕阳的降临。
公孙初初地依赖于这座险城,
但他快马加鞭,远离此地的心意又是何等长久。
【译文】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白帝城的景象,以及他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
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帝城的地势。他描述了城峻便如与天壁融为一体,楼高连绵如女墙的景象。这些形容词使读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壮丽和雄伟,以及它作为政治和军事要塞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描绘了江流奔流和风吹来的情景。江水流动不息,引起了他对夏朝繁荣时代的怀念。风儿吹来,又唤起了他对历史上的一位伟人襄王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江水和风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历史和过去辉煌时代的思考和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杜甫描写了自己老去时所听到的悲壮的号角声,以及有人扶持他,告诉他夕阳已经西下。这种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和自己容颜的衰老的感受。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力量不可抗拒的感慨。
最后两句“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表达了作者对公孙述(公孙玩自称白帝)的思考。公孙述通过占据白帝城而自封为白帝,利用地势险要来掌权。然而,诗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乃是短暂的,不能长久。公孙玩迅速离开白帝城,马蹄声如同他的统治般短暂。
整首诗以描绘景色、历史和寓意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具体景物和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权力的思考。这是一首充满思索和哲理的作品。
“公孙初恃险”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àng bái dì chéng gōng sūn shù jiàn wèi yú cǐ, zì chēng bái dì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chéng jùn suí tiān bì, lóu gāo gēng nǚ qiáng.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jiāng liú sī xià hòu, fēng zhì yì xiāng wáng.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lǎo qù wén bēi jiǎo, rén fú bào xī yáng.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gōng sūn chū shì xiǎn, yuè mǎ yì hé zhǎng.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公孙初恃险”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