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怨黄昏正未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蛩怨黄昏正未休”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秋虫》,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óng yuàn huáng hūn zhèng wèi xiū,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蛩怨黄昏正未休”全诗

《秋虫》
蝉哀落日恰才收,蛩怨黄昏正未休
催得世人头摠白,不知替得二虫愁。

分类:

作者简介(杨万里)

杨万里头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秋虫》杨万里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虫》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的虫鸣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叹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蝉哀落日恰才收,
蛩怨黄昏正未休。
催得世人头摠白,
不知替得二虫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傍晚时分的虫鸣声为题材,通过描写蝉和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叹和思考。

首句“蝉哀落日恰才收”,描绘了蝉在傍晚时分停止鸣叫的情景。蝉的鸣叫声在夏季是常见的,而秋天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结束,蝉的鸣叫也随之停止,这种转变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第二句“蛩怨黄昏正未休”,描述了蛩虫在黄昏时分仍在哀怨地鸣叫。蛩虫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虫,它们的鸣叫声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似乎在抱怨黄昏的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催得世人头摠白,不知替得二虫愁”,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思考。这里的“世人”指的是人类,而“二虫”指的是蝉和蛩。作者通过对比,暗示人类在秋天的到来时,会感到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匆匆,而虫鸣声则是秋天的声音,它们似乎也有着自己的忧愁。

整首诗以虫鸣声为线索,通过对蝉和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叹和思考。诗中的虫鸣声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给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共鸣和对生命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蛩怨黄昏正未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chóng
秋虫

chán āi luò rì qià cái shōu, qióng yuàn huáng hūn zhèng wèi xiū.
蝉哀落日恰才收,蛩怨黄昏正未休。
cuī dé shì rén tóu zǒng bái, bù zhī tì dé èr chóng chóu.
催得世人头摠白,不知替得二虫愁。

“蛩怨黄昏正未休”平仄韵脚

拼音:qióng yuàn huáng hūn zhèng wèi xiū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蛩怨黄昏正未休”的相关诗句

“蛩怨黄昏正未休”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蛩怨黄昏正未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蛩怨黄昏正未休”出自杨万里的 《秋虫》,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