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摹宣城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规摹宣城葛”全诗
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麤粝。
功将希栗尾,拙乃成枣核。
李庆缚散卓,含墨能不泄。
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小字亦周旋,大字难曲折。
时时一毛乱,乃似逆梳发。
张鼎徒有表,徐偃元无骨。
橅画记姓名,亦可应仓卒。
为之街南居,时通铃下谒。
晴轩坐风凉,怪我把枯笔。
开囊扑蠹鱼,遣奴送一束。
洗砚磨松煤,挥洒至日没。
蚤年学屠龙,适用固疏阔。
广文困齑盐,烹茶对秋月。
略无人问字,况有客投辖。
文章寄呻吟,讲授费颊舌。
闲无用心处,雌黄到笔墨。
时不与人游,孔子尚爱日。
作诗当鸣鼓,聊自攻短阙。
分类:
作者简介(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林为之送笔戏赠》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外表虽然铣泽,毫心或粗布糙。
功将希栗尾,拙便成枣核。
李庆捆绑散卓,含墨能不泄露。
病在珍惜白毛,往往半巧拙。
小字也周旋,大字困难曲折。
时时一毛乱,就好像逆梳发。
张鼎人有表,徐偃元没有骨头。
橅画记姓名,也可应仓促。
为的街南居,当时通铃下拜见。
晴轩坐在风凉,怪我把枯笔。
开袋扑虫鱼,派家奴送一束。
洗砚磨松煤,挥洒到日落。
早些年学习屠龙,适用本宽松。
广文贫困化盐,煮茶对秋月。
几乎没有人问字,何况有客投辖。
文章寄呻吟,讲课费颊舌。
闲置无用心处,修改到笔墨。
时不与人交往,孔子还爱日。
写诗要敲鼓,我从进攻短缺。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规摹宣城葛”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ín wèi zhī sòng bǐ xì zèng
林为之送笔戏赠
yán shēng zuò sān fù, guī mó xuān chéng gé.
阎生作三副,规摹宣城葛。
wài mào suī xǐ zé, háo xīn huò cū lì.
外貌虽铣泽,毫心或麤粝。
gōng jiāng xī lì wěi, zhuō nǎi chéng zǎo hé.
功将希栗尾,拙乃成枣核。
lǐ qìng fù sàn zhuō, hán mò néng bù xiè.
李庆缚散卓,含墨能不泄。
bìng zài xī bái háo, wǎng wǎng bàn qiǎo zhuō.
病在惜白毫,往往半巧拙。
xiǎo zì yì zhōu xuán, dà zì nán qū zhé.
小字亦周旋,大字难曲折。
shí shí yī máo luàn, nǎi shì nì shū fā.
时时一毛乱,乃似逆梳发。
zhāng dǐng tú yǒu biǎo, xú yǎn yuán wú gǔ.
张鼎徒有表,徐偃元无骨。
mó huà jì xìng míng, yì kě yīng cāng cù.
橅画记姓名,亦可应仓卒。
wèi zhī jiē nán jū, shí tōng líng xià yè.
为之街南居,时通铃下谒。
qíng xuān zuò fēng liáng, guài wǒ bǎ kū bǐ.
晴轩坐风凉,怪我把枯笔。
kāi náng pū dù yú, qiǎn nú sòng yī shù.
开囊扑蠹鱼,遣奴送一束。
xǐ yàn mó sōng méi, huī sǎ zhì rì mò.
洗砚磨松煤,挥洒至日没。
zǎo nián xué tú lóng, shì yòng gù shū kuò.
蚤年学屠龙,适用固疏阔。
guǎng wén kùn jī yán, pēng chá duì qiū yuè.
广文困齑盐,烹茶对秋月。
lüè wú rén wèn zì, kuàng yǒu kè tóu xiá.
略无人问字,况有客投辖。
wén zhāng jì shēn yín, jiǎng shòu fèi jiá shé.
文章寄呻吟,讲授费颊舌。
xián wú yòng xīn chù, cí huáng dào bǐ mò.
闲无用心处,雌黄到笔墨。
shí bù yú rén yóu, kǒng zǐ shàng ài rì.
时不与人游,孔子尚爱日。
zuò shī dāng míng gǔ, liáo zì gōng duǎn quē.
作诗当鸣鼓,聊自攻短阙。
“规摹宣城葛”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七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