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西羌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未得西羌灭”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塞上》,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dé xī qiāng miè,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未得西羌灭”全诗

《塞上》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
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塞上》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塞上》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边塞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无奈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
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首先,诗中的"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描绘了秋天边塞的景象。"节物正防秋"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而"关山落叶稠"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地区树叶纷纷飘落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边塞的荒凉。

接着,诗中的"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军队行进的景象来表达国家的危机感。"霜风壮金鼓"暗示着军队在严寒中奋勇前行,而"雾气湿旌裘"则暗示着战争中的艰辛和困苦。

然后,诗中的"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能征服西羌的遗憾和对国家面临羞辱的担忧。西羌是当时边塞地区的一个敌对势力,作者希望大汉能够征服他们,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羞愧。

最后,诗中的"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班定远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将,而作者自己则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无法像班定远那样为国家立下功勋,只能放弃文笔,寄希望于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功名和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秋景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无奈之情。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荣辱的关切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环境和战争的残酷现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未得西羌灭”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āi shàng
塞上

jié wù zhèng fáng qiū, guān shān luò yè chóu.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
shuāng fēng zhuàng jīn gǔ, wù qì shī jīng qiú.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wèi dé xī qiāng miè, zhōng wèi dà hàn xiū.
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
cán fēi bān dìng yuǎn, qì bǐ qǔ fēng hóu.
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未得西羌灭”平仄韵脚

拼音:wèi dé xī qiāng miè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未得西羌灭”的相关诗句

“未得西羌灭”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未得西羌灭”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未得西羌灭”出自司马光的 《塞上》,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