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自往返”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行舟自往返”出自宋代司马光的《游三门开化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ng zhōu zì wǎng fǎ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行舟自往返”全诗

《游三门开化寺》
山石古来色,河流无尽声。
行舟自往返,群木几枯荣。
狂象调难伏,空华灭复生。
我来何所得,聊此濯尘缨。

分类:

作者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头像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游三门开化寺》司马光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三门开化寺》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三门开化寺的景色和感受。

诗中的第一句“山石古来色,河流无尽声”表达了山石的古老和河流的无穷之声。这里的山石和河流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和不变。作者通过这句诗意味深长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永恒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行舟自往返,群木几枯荣”描述了作者乘船在河流上往返的情景,同时也描绘了周围的树木的生长和凋零。这里的行舟和群木象征着人类的行动和自然界的变化。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变化的无常。

接着的两句“狂象调难伏,空华灭复生”描绘了狂暴的大象难以驯服,以及虚幻的华丽事物的消失和再生。这里的狂象和空华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的困难和虚幻。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两句“我来何所得,聊此濯尘缨”表达了作者游览此地的目的和感受。作者在这里思考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和收获,同时也表达了通过游览来洗涤心灵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思考和反思。它展示了作者对永恒之美、变化无常和心灵洗涤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行舟自往返”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óu sān mén kāi huà sì
游三门开化寺

shān shí gǔ lái sè, hé liú wú jìn shēng.
山石古来色,河流无尽声。
xíng zhōu zì wǎng fǎn, qún mù jǐ kū róng.
行舟自往返,群木几枯荣。
kuáng xiàng diào nán fú, kōng huá miè fù shēng.
狂象调难伏,空华灭复生。
wǒ lái hé suǒ de, liáo cǐ zhuó chén yīng.
我来何所得,聊此濯尘缨。

“行舟自往返”平仄韵脚

拼音:xíng zhōu zì wǎng fǎn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三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行舟自往返”的相关诗句

“行舟自往返”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行舟自往返”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行舟自往返”出自司马光的 《游三门开化寺》,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