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兹拜马”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国人兹拜马”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ó rén zī bài mǎ,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国人兹拜马”全诗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
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
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王子昔凌霓,
国人兹拜马。
依稀日夜笙,
声入寒泉泻。
空传七日期,
飞鹤何时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永叔子聪共同游览嵩山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古代传说中的王子凌霓的景仰,以及国人在嵩山拜马的场景。诗人通过描绘笙乐声入寒泉,表现了美妙的音乐在山谷中回荡的景象。诗的结尾则表达了对飞鹤的期待,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将会在未来降临。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音乐感的表达方式。首两句“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描绘了古代传说中王子凌霓的形象,以及当地人民在嵩山上拜马的仪式。通过与传说相连结的现实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王子凌霓的景仰之情和对嵩山文化的敬仰。

接下来的两句“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笙乐在山谷中回荡的美妙景象。这种描写形象逼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笙乐声在清澈的寒泉中回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两句“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则带给读者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绪。作者期待飞鹤的到来,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即将降临。这种期待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以嵩山的景观和传说为背景,通过音乐和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景仰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词既展现了嵩山的壮丽景色,又融入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感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国人兹拜马”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óng yǒng shū zǐ cōng yóu sōng shān fù shí èr tí qí èr bài mǎ jiàn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wáng zǐ xī líng ní, guó rén zī bài mǎ.
王子昔凌霓,国人兹拜马。
yī xī rì yè shēng, shēng rù hán quán xiè.
依稀日夜笙,声入寒泉泻。
kōng chuán qī rì qī, fēi hè hé shí xià.
空传七日期,飞鹤何时下。

“国人兹拜马”平仄韵脚

拼音:guó rén zī bài mǎ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国人兹拜马”的相关诗句

“国人兹拜马”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国人兹拜马”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国人兹拜马”出自梅尧臣的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二拜马涧》,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