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綌川阳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衣綌川阳还”全诗
挟纩水风生,衣綌川阳还。
绿草藏邃岸,枯栎植高山。
且非天时异,顺理心自闲。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朝暮》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朝暮》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气候时常未定,寒暄于朝与暮之间。
挟着水的风生,衣裳在川阳回旋。
绿草隐藏在深邃的岸边,枯栎树种在高山。
这并非是天气反常,而是顺应自然的心境。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气候的不稳定,早晨和傍晚的温差,水的风生和衣裳在山谷间回旋的景象。诗人将绿草隐藏在深邃的岸边和枯栎树种在高山,表达了自然界不断的变化和生命的循环。诗人认为这些变化并非是天气的异常,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心境,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顺从和心境的宁静。
赏析:
《朝暮》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顺从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寒暄朝暮、绿草藏邃岸与枯栎植高山对立呼应,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对比,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通过诗人的感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对命运的认知,展示了梅尧臣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辨。
“衣綌川阳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āo mù
朝暮
qì hòu zhé wèi dìng, hán xuān zhāo mù jiān.
气候辄未定,寒暄朝暮间。
xié kuàng shuǐ fēng shēng, yī xì chuān yáng hái.
挟纩水风生,衣綌川阳还。
lǜ cǎo cáng suì àn, kū lì zhí gāo shān.
绿草藏邃岸,枯栎植高山。
qiě fēi tiān shí yì, shùn lǐ xīn zì xián.
且非天时异,顺理心自闲。
“衣綌川阳还”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