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高僧度几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石上高僧度几春”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宣州可真上人》,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shàng gāo sēng dù jǐ ch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石上高僧度几春”全诗

《寄宣州可真上人》
昭亭山色无纤尘,昭亭潭水见游鳞。
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寄宣州可真上人》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寄宣州可真上人》

昭亭山色无纤尘,
昭亭潭水见游鳞。
长松碧绦入古寺,
石上高僧度几春。

中文译文:
昭亭山色清幽,没有丝毫尘埃,
昭亭潭水中游动着鱼鳞。
一条长长的松树笔直地伸入古寺,
高僧在山石上经历了几个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昭亭山景和古寺中的高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修行者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两句描绘了昭亭山的景色,山色幽静清澈,没有一丝尘埃,潭水中游动着鱼鳞,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棵长松树直插入古寺,高耸入云。这里的长松树象征着高洁和不朽,与古寺相得益彰,凸显了古寺的庄严肃穆。

最后一句描绘了高僧在石上度过了几个春天,暗示了高僧长时间的修行和对佛法的追求。石头作为坚固和持久的象征,承载着高僧的修行历程。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和高尚修行的赞美之情,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石上高僧度几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xuān zhōu kě zhēn shàng rén
寄宣州可真上人

zhāo tíng shān sè wú xiān chén, zhāo tíng tán shuǐ jiàn yóu lín.
昭亭山色无纤尘,昭亭潭水见游鳞。
cháng sōng bì tāo rù gǔ sì, shí shàng gāo sēng dù jǐ chūn.
长松碧绦入古寺,石上高僧度几春。

“石上高僧度几春”平仄韵脚

拼音:shí shàng gāo sēng dù jǐ ch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石上高僧度几春”的相关诗句

“石上高僧度几春”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石上高僧度几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石上高僧度几春”出自梅尧臣的 《寄宣州可真上人》,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