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失意人”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同为失意人”全诗
言趋太原召,如忍宛陵亲。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共是干时者,同为失意人。
言趋太原召,如忍宛陵亲。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梅尧臣的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应叔父的招揽。诗人和外兄都是在干旱艰难的时期里,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和富贵,成为了失意的人。施伯侃接到叔父从太原发来的召唤,他像是忍受着亲人去世的痛苦一样,含着眼泪踏上了前往太原的旅途。当听到边塞上的笳鼓声时,他仍然怀揣着琴书,意味着他对文化学习的执着。与朋友道别时,他并没有带上斗酒,而是要明白知识和内涵才是士人真正安身立命的根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外兄施伯侃的赞赏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施伯侃应叔父之召,诗人表达了对于士人应该以学识为重,并要明白知识与贫穷并不冲突,真正的士人应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诗中的部分意象如笳鼓声、琴书等,展现了士人对于文化和音乐的追求,以及他们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整首诗词流露出对士人品格的赞美和对士人境遇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价值观。
“同为失意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ài xiōng shī bó kǎn xià dì fù bìng mén shū fù zhāo
外兄施伯侃下第赴并门叔父招
gòng shì gàn shí zhě, tóng wèi shī yì rén.
共是干时者,同为失意人。
yán qū tài yuán zhào, rú rěn wǎn líng qīn.
言趋太原召,如忍宛陵亲。
jiā gǔ tīng lín sāi, qín shū wèi lí shēn.
笳鼓听临塞,琴书未离身。
bié jūn wú dǒu jiǔ, dāng shí shì ān pín.
别君无斗酒,当识士安贫。
“同为失意人”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