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传师商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竞传师商庙”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chuán shī shāng mià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竞传师商庙”全诗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大梁城西隅,竞传师商庙
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
予尝发梦寐,事已验曩少。
时逾二十春,偶过非素料。
江韩寔并驾,寂默苦同调。
下马共罗拜,惊愚真可笑。
致恭古贤人,且异媚近要。
在昔魏公子,夷门尊隐燿。
终知养松筠,曾不类蒿藋。
我辈颇识公,虚名何所钧。

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头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江邻、几韩持国一同前往师商庙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大梁城西隅,竞传师商庙。
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
予尝发梦寐,事已验曩少。
时逾二十春,偶过非素料。
江韩寔并驾,寂默苦同调。
下马共罗拜,惊愚真可笑。
致恭古贤人,且异媚近要。
在昔魏公子,夷门尊隐燿。
终知养松筠,曾不类蒿藋。
我辈颇识公,虚名何所钧。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师商庙的敬仰之情。师商庙位于大梁城的西隅,是一个备受传颂的庙宇。诗中提到了庙旁的两座坟墓,但却长满了荆棘,没有人前来祭拜。作者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的事情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这使得他对这座庙的重要性更加坚信。

诗中还描述了作者与江邻、几韩持国一同前往师商庙的情景。江邻和几韩持国是作者的朋友,他们默默地同行,共同感受着这庙宇的庄严。当他们下马一同拜祭时,作者感到自己的愚昧可笑。他们向古代贤人致以崇敬之情,同时也对当下的追求和媚俗表示异样。

诗的最后提到了魏公子,他是古代的贤人,尊崇隐逸的生活。作者认为魏公子最终明白了养育松柏和竹子的重要性,而不是像一些普通的草木一样。作者自认为与魏公子有所共识,但对于虚名的价值感到困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师商庙的景象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虚名和追求的思考和疑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竞传师商庙”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ēng yuè èr shí sì rì tóng jiāng lín jǐ hán chí guó guò shī shāng miào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dà liáng chéng xī yú, jìng chuán shī shāng miào.
大梁城西隅,竞传师商庙。
èr fén zài qí bàng, kū jí shuí wǎng diào.
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
yǔ cháng fā mèng mèi, shì yǐ yàn nǎng shǎo.
予尝发梦寐,事已验曩少。
shí yú èr shí chūn, ǒu guò fēi sù liào.
时逾二十春,偶过非素料。
jiāng hán shí bìng jià, jì mò kǔ tóng diào.
江韩寔并驾,寂默苦同调。
xià mǎ gòng luó bài, jīng yú zhēn kě xiào.
下马共罗拜,惊愚真可笑。
zhì gōng gǔ xián rén, qiě yì mèi jìn yào.
致恭古贤人,且异媚近要。
zài xī wèi gōng zǐ, yí mén zūn yǐn yào.
在昔魏公子,夷门尊隐燿。
zhōng zhī yǎng sōng yún, céng bù lèi hāo diào.
终知养松筠,曾不类蒿藋。
wǒ bèi pō shí gōng, xū míng hé suǒ jūn.
我辈颇识公,虚名何所钧。

“竞传师商庙”平仄韵脚

拼音:jìng chuán shī shāng miào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八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竞传师商庙”的相关诗句

“竞传师商庙”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竞传师商庙”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竞传师商庙”出自梅尧臣的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