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庸貌转癯”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登庸貌转癯”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杂兴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ēng yōng mào zhuǎn q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登庸貌转癯”全诗

《杂兴十首》
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
富公忘杖起,迂叟要人扶。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杂兴十首》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策免身常佚,
登庸貌转癯。
富公忘杖起,
迂叟要人扶。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形象和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一是被免去官职的人,另一是即将上升到高位的人。通过对这两类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流动性和权力变迁的看法。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呈现出社会现象的反差和对比。首先是被免去官职的人,用“策免身常佚”来形容,意味着这些人在失去官职后生活颓废、无所事事。其次是即将登上高位的人,用“登庸貌转癯”来形容,意味着这些人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变得消瘦憔悴。通过这两幅画面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官场的冷嘲热讽。

接着,诗中出现了“富公忘杖起,迂叟要人扶”的描写,进一步突显了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不稳定性。富贵之人不自觉地忘记了自己曾经贫穷的时候,而普通老人却需要别人的扶持。这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既展现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虚伪,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总的来说,刘克庄的《杂兴十首》以简练的词句,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描绘,折射出宋代社会中的权力游戏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虚伪的思考和批判。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练明了,语言质朴,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传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登庸貌转癯”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xìng shí shǒu
杂兴十首

cè miǎn shēn cháng yì, dēng yōng mào zhuǎn qú.
策免身常佚,登庸貌转癯。
fù gōng wàng zhàng qǐ, yū sǒu yào rén fú.
富公忘杖起,迂叟要人扶。

“登庸貌转癯”平仄韵脚

拼音:dēng yōng mào zhuǎn q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登庸貌转癯”的相关诗句

“登庸貌转癯”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登庸貌转癯”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登庸貌转癯”出自刘克庄的 《杂兴十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