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后作阏氏”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萧后作阏氏”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咏史五言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o hòu zuò yān zh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萧后作阏氏”全诗

《咏史五言二首》
虽化家为国,其如夏变夷。
可汗僭天子,萧后作阏氏
玉检无升顶,珠襦有裸尸。
未应长乐老,饮酒又吟诗。

分类: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咏史五言二首》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咏史五言二首》是宋代文人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咏史五言二首》

虽化家为国,其如夏变夷。
可汗僭天子,萧后作阏氏。
玉检无升顶,珠襦有裸尸。
未应长乐老,饮酒又吟诗。

译文:
尽管国家被统一,却如同夏朝变成夷狄。
可汗篡夺天子的尊号,萧后成为了阏氏。
玉笄不再高耸,珠襦却有裸露的尸体。
长乐宫还未成为老人的居所,继续饮酒吟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的咏史之章,表达了对时局变迁和政治动荡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虽化家为国,其如夏变夷",暗指当时的统治者将他们自己的家族利益置于国家之上,导致国家的衰落,犹如夏朝由于政治腐败而被夷狄民族取代。

接着,"可汗僭天子,萧后作阏氏",指的是北方民族契丹的可汗篡夺了中原的天子地位,而萧后成为了阏氏,即契丹王室的妃嫔,显露了当时政权更迭的不稳定性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玉检无升顶,珠襦有裸尸",描述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沦丧的状况。玉检是指妇女婚姻的象征,没有了高耸的玉笄,代表着家风败坏;珠襦则是指妇女的服饰,有裸露的尸体,暗示社会道德的堕落和人们的悲惨遭遇。

最后两句"未应长乐老,饮酒又吟诗",表达了诗人对长乐宫的思念和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长乐宫是古代帝王的居所,诗人希望长乐宫仍然是年轻人欢聚的地方,而自己则可以在那里尽情地饮酒吟诗,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萧后作阏氏”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ǒng shǐ wǔ yán èr shǒu
咏史五言二首

suī huà jiā wèi guó, qí rú xià biàn yí.
虽化家为国,其如夏变夷。
kè hán jiàn tiān zǐ, xiāo hòu zuò yān zhī.
可汗僭天子,萧后作阏氏。
yù jiǎn wú shēng dǐng, zhū rú yǒu luǒ shī.
玉检无升顶,珠襦有裸尸。
wèi yīng cháng lè lǎo, yǐn jiǔ yòu yín shī.
未应长乐老,饮酒又吟诗。

“萧后作阏氏”平仄韵脚

拼音:xiāo hòu zuò yān zh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萧后作阏氏”的相关诗句

“萧后作阏氏”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萧后作阏氏”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萧后作阏氏”出自刘克庄的 《咏史五言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