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我为是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有以我为是兮”出自宋代王令的《辞粟操》,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ǒu yǐ wǒ wéi shì x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有以我为是兮”全诗

《辞粟操》
食子之粟,饱复何为。
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

分类:

作者简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辞粟操》王令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辞粟操》

辞粟操,朝代:宋代,作者:王令。

食子之粟,饱复何为。
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

中文译文:

放下粮食,我又吃饱有何用呢?
接受别人的恩赐,我又有何理由推辞?
有人认同我为是的时候,又怎会没有人认为我为非呢?
已经是这样了,我又怎么能胜过他人的言辞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辞粟操》出自宋代诗人王令之手,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探讨了人与社会互动中的矛盾和困境。

诗的开头以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食子之粟,饱复何为。”诗人提出自己已经吃饱的问题,暗示了物质满足之后的迷茫和无奈。

接下来,诗人提到面对别人的恩赐,我们又有何理由推辞呢?这句表达了人们在受到恩惠时难以拒绝的心理,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不完美之处。

第三句“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则探讨了人们对自身的认同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之间的矛盾。诗人认为,既然有人认同自己,那么必然也会有人对自己持不同意见。

最后两句“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人评价的无奈和无力感。他意识到自己很难在言辞上胜过别人,无法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人性的无奈。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唤起读者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有以我为是兮”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í sù cāo
辞粟操

shí zi zhī sù, bǎo fù hé wéi.
食子之粟,饱复何为。
dāng rén zhī cì, zuì yì hé cí.
当人之赐,罪亦何辞。
yǒu yǐ wǒ wéi shì xī, qǐ wú yǐ wǒ wèi fēi.
有以我为是兮,岂无以我为非。
yǐ xī yǐ xī, wú hé yǐ shèng rén zhī yán xī.
已兮已兮,吾何以胜人之言兮。

“有以我为是兮”平仄韵脚

拼音:yǒu yǐ wǒ wéi shì xī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有以我为是兮”的相关诗句

“有以我为是兮”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有以我为是兮”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有以我为是兮”出自王令的 《辞粟操》,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