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杖相将入画图”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藜杖相将入画图”出自宋代陈与义的《题崇兰图二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 zhàng xiāng jiāng rù huà t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藜杖相将入画图”全诗

《题崇兰图二首》
两公得我色敷腴,藜杖相将入画图
我已梦中都识路,秋风举袂不踟蹰。

分类:

作者简介(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题崇兰图二首》陈与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题崇兰图二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两位贵公得我慈祥的容颜,
手扶藜杖一同步入画卷。
我在梦中已熟悉这条路,
秋风吹起衣袖,毫不犹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崇兰图,题诗者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画中两位贵公的赞美之情。诗人形容自己的容颜慈祥,与两位贵公一同走入画卷之中。他在梦中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景象,因此对于画中的场景感到无比熟悉和亲切。当秋风吹拂时,诗人展开衣袖,毫不犹豫地迈向前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崇兰图,表达了诗人对画中两位贵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运用自我描写的手法,将自己的容颜形容为慈祥,暗示了他内心的宽容和善良。藜杖是老人常用的拐杖,诗人与两位贵公手扶藜杖一同入画,象征着他们共同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在梦中对这样的景象非常熟悉,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敏锐的观察力。秋风举袖,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毫不犹豫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崇兰图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自我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词在表达赞美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藜杖相将入画图”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chóng lán tú èr shǒu
题崇兰图二首

liǎng gōng dé wǒ sè fū yú, lí zhàng xiāng jiāng rù huà tú.
两公得我色敷腴,藜杖相将入画图。
wǒ yǐ mèng zhōng dōu shí lù, qiū fēng jǔ mèi bù chí chú.
我已梦中都识路,秋风举袂不踟蹰。

“藜杖相将入画图”平仄韵脚

拼音:lí zhàng xiāng jiāng rù huà tú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藜杖相将入画图”的相关诗句

“藜杖相将入画图”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藜杖相将入画图”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藜杖相将入画图”出自陈与义的 《题崇兰图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