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倚门墙恐见麾”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右倚门墙恐见麾”出自宋代晁补之的《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òu yǐ mén qiáng kǒng jiàn hu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右倚门墙恐见麾”全诗

《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
二鸟蒙恩岂有知,车书混一是昌期。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门墙恐见麾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鸟蒙恩岂有知,
车书混一是昌期。
知君不化伊川祭,
右倚门墙恐见麾。

诗意:
这两只鸟儿蒙受恩宠,又怎么会明白其中的含义呢?
车书混杂在一起,预示着昌盛的时期到来。
我知道你不会在伊川举行祭祀,
你站在右侧的门墙旁,担心看见皇帝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十二位雒酒兄弟在见到降羌回朝的场景中的心情。诗中的“二鸟蒙恩岂有知”表达了作者对降羌的感慨,它们并不明白自己受到了皇帝的恩宠。接着,“车书混一是昌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车书混杂在一起象征着繁盛昌盛的时期即将到来。然而,作者深知他自己不会得到同样的待遇,因此写道“知君不化伊川祭”,表示自己无法与降羌一样在伊川享受荣耀。最后两句“右倚门墙恐见麾”,表现了作者的忧虑和担心,他站在门墙的右侧,担心看到皇帝的旗帜,暗示自己的地位和待遇可能受到威胁。

整首诗词通过对降羌和自身处境的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无奈和忧虑之情。它既展示了时代的荣耀和繁盛,又道出了个人的困惑和不安。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深入人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右倚门墙恐见麾”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luò jiǔ shí èr dì jiàn jiàng qiāng fù quē
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

èr niǎo méng ēn qǐ yǒu zhī, chē shū hùn yī shì chāng qī.
二鸟蒙恩岂有知,车书混一是昌期。
zhī jūn bù huà yī chuān jì, yòu yǐ mén qiáng kǒng jiàn huī.
知君不化伊川祭,右倚门墙恐见麾。

“右倚门墙恐见麾”平仄韵脚

拼音:yòu yǐ mén qiáng kǒng jiàn hu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右倚门墙恐见麾”的相关诗句

“右倚门墙恐见麾”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右倚门墙恐见麾”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右倚门墙恐见麾”出自晁补之的 《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