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拙初非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懒拙初非悟”出自宋代苏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ǎn zhuō chū fēi w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懒拙初非悟”全诗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儿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
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
偶将今生脚,还著古人屦。
大小适相同,本来无别处。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儿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
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
偶将今生脚,还著古人屦。
大小适相同,本来无别处。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辙看到自己的儿侄唱和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这一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诗人认为,当儿童生病时,需要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疗养,而在闲暇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虽然追求空灵与虚无的境界在修养上是正确的,但诗人苏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懒散和迟钝,并未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他将自己与古人进行对比,认为自己的行事举止就像穿着古人的鞋子一样。无论大小,适应环境是相同的,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儿侄唱和生活观察的描绘,展现了苏辙内心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对儿童病痛和闲暇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节奏的思索和对自我修养的反思。诗中的空虚和懒拙,暗指诗人在生活中的迷茫和懒散,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将自己与古人进行对比,诗人传递了一种对古人智慧和经验的敬仰之情,并以此启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词质朴自然,言简意赅,透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懒拙初非悟”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àn ér zhí chàng chóu cì yùn wǔ shǒu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ér bìng yào xū xián, xián jí zì chéng qù.
儿病要须闲,闲极自成趣。
kōng xū suī jìn dào, lǎn zhuō chū fēi wù.
空虚虽近道,懒拙初非悟。
ǒu jiāng jīn shēng jiǎo, hái zhe gǔ rén jù.
偶将今生脚,还著古人屦。
dà xiǎo shì xiāng tóng, běn lái wú bié chù.
大小适相同,本来无别处。

“懒拙初非悟”平仄韵脚

拼音:lǎn zhuō chū fēi wù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懒拙初非悟”的相关诗句

“懒拙初非悟”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懒拙初非悟”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懒拙初非悟”出自苏辙的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