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陂放修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空陂放修竹”出自宋代苏辙的《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ōng bēi fàng xiū zhú,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空陂放修竹”全诗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
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
莫除坞外笋,従使入园生。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空旷的池塘中栽满竹子,
庄严而又神秘。
不要除去园外的竹笋,
任凭它们生长进入园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庭园中竹坞的景象。竹子被种植在宽阔的池塘旁边,形成了一片空旷的景观。这些竹子庄严而神秘,给人一种肃穆而深沉的感觉。诗人告诫不要清除园外的竹笋,而是让它们自由地生长并进入园中,增添自然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坞的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空旷的池塘中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竹子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常被赋予高洁、坚韧、谦逊的品质。诗人苏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空旷的池塘"和"庄严而神秘"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竹坞的宁静与肃穆。诗人强调不要清除园外的竹笋,表达了对自然生长和自由发展的尊重态度。这种态度与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理念相契合,即追求自然、宜人和谐的景观。

整首诗字句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竹坞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诗人苏辙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空陂放修竹”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zhú wù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

kōng bēi fàng xiū zhú, sù sù fù míng míng.
空陂放修竹,肃肃复冥冥。
mò chú wù wài sǔn, cóng shǐ rù yuán shēng.
莫除坞外笋,従使入园生。

“空陂放修竹”平仄韵脚

拼音:kōng bēi fàng xiū zhú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空陂放修竹”的相关诗句

“空陂放修竹”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空陂放修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空陂放修竹”出自苏辙的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竹坞》,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