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为真黄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孰为真黄金”全诗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破碎了粮食器皿,不再关注它,他们没有爱惜食器的心。
放弃了宝石,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才开始领悟父爱之深。
我真心知道,都不是我的,为何还有不能放弃的。
一直游荡于三界之间,久被百物侵蚀。
早晨和喜悦、愤怒交织,不要让宠辱降临。
四物(指风、雨、雷、电)都无法抵挡,只有生死还未面临过。
不经历炼狱的洗礼,又怎能成为真正的黄金。
抛弃了父子之恩,长久寄居在旃檀林中。
诗意:
这首诗以苏辙的个人经历和思考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描绘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看法,他认为物质财富并非最重要的,而是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通过弃置珍贵的宝石,作者强调了对孩子的养育责任和父爱的深刻认识。诗中还涉及到作者的游荡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真谛。最后,诗人通过抛弃父子之恩,选择独自寄居在旃檀林中,表达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失望和远离的态度。
赏析: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是苏辙的自述之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宝石和食器等象征性的意象,通过与父子关系的对比,彰显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诗人通过自省和反思,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强调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价值观。同时,诗中也涉及到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生死的真谛。最后,诗人选择抛弃父子之恩,表达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失望和远离的态度,显示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苏辙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它既有着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也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自由地联想和思考。
“孰为真黄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iǎn zi zhān shī gàn zǐ èr shǒu
勉子瞻失干子二首
pò zèng bù fù gù, bǐ wú ài zèng xīn.
破甑不复顾,彼无爱甑心。
qì bì fù chì zǐ, shǐ yàn ài zǐ shēn.
弃璧负赤子,始验爱子深。
chéng zhī jūn fēi wǒ, hú wéi yǒu bù néng.
诚知均非我,胡为有不能。
yī cóng sān jiè yóu, jiǔ bèi bǎi wù qīn.
一从三界游,久被百物侵。
cháo yǔ xǐ nù jiāo, mò yǔ chǒng rǔ lín.
朝与喜怒交,莫与宠辱临。
sì wù jiē bù shèng, shēng sǐ dú wèi zēng.
四物皆不胜,生死独未曾。
bù jīng dà huǒ shāo, shú wéi zhēn huáng jīn.
不经大火烧,孰为真黄金。
qì zhì fù zǐ ēn, zhǎng zhù zhān tán lín.
弃置父子恩,长住旃檀林。
“孰为真黄金”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