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痹三年久未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足痹三年久未平”全诗
忽记上元銮辂出,起听前殿晓钟声。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子瞻上元扈从观灯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子瞻上元扈从观灯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到来时,我有意向家乡乞求归耕的机会,因为我的足病已经持续了三年之久,一直未能痊愈。突然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上元节时皇帝骑着华丽的车辇出行的盛况,于是起身去听前殿的晨钟声。
诗词中表达了作者苏辙对农业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渴望。他提到自己想回家乡务农,这体现了他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业劳动的珍视。足痹三年未平的描述,更加突出了他对家园渴望的强烈情感。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苏辙突然想起了上元节的盛况,特别是皇帝的华丽出行和晨钟声,这些都是宫廷中的盛事。这种突兀的转折给诗词增添了一丝豪情和追求高尚的意味。通过描绘晨钟声,苏辙似乎希望通过听到宫廷钟声来感受一下宫廷的气息,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整首诗词通过对农业生活和宫廷盛事的对比,表达了苏辙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精神追求的渴望。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敏感触动,并通过诗词的对比和转折,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示了苏辙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音韵的巧妙运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平实的农民生活与高雅的宫廷文化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足痹三年久未平”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zi zhān shàng yuán hù cóng guān dēng èr shǒu
次韵子瞻上元扈从观灯二首
chūn lái yǒu yì qǐ guī gēng, zú bì sān nián jiǔ wèi píng.
春来有意乞归耕,足痹三年久未平。
hū jì shàng yuán luán lù chū, qǐ tīng qián diàn xiǎo zhōng shēng.
忽记上元銮辂出,起听前殿晓钟声。
“足痹三年久未平”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