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须觅取僧为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直须觅取僧为伴”出自宋代苏辙的《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八山房》,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í xū mì qǔ sēng wèi b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直须觅取僧为伴”全诗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八山房》
岸帻携邸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
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八山房》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八山房》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岸帻携邸夜夜来,
蒲团纸帐竹香台。
直须觅取僧为伴,
更为开庵斸草莱。

诗词的中文译文:
每个夜晚,我戴着斗笠,来到你的山房。
蒲团、纸帐和竹香台都备齐了。
我迫切需要找个僧人作伴,
并且我还会开辟一座庵堂,修剪草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了赞美友人毛君州的山房而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每晚前往友人的山房,带着岸帻(一种斗笠)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敬重和友谊。蒲团、纸帐和竹香台则暗示了山房的雅致和舒适。诗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他渴望有一位僧人作为伴侣,以共同分享这美妙的环境,并且他还计划开辟一座庵堂,修剪草莱,以增添更多的宁静和禅意。

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山房的向往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山房被描绘成一个理想的避世之所,诗人希望能与一位僧人一起分享这样的生活。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给人以宁静、恬静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苏辙对禅宗文化的倾慕和对清静境地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深远,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直须觅取僧为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máo jūn zhōu zhái bā yǒng qí bā shān fáng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八山房

àn zé xié dǐ yè yè lái, pú tuán zhǐ zhàng zhú xiāng tái.
岸帻携邸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
zhí xū mì qǔ sēng wèi bàn, gèng wéi kāi ān zhǔ cǎo lái.
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直须觅取僧为伴”平仄韵脚

拼音:zhí xū mì qǔ sēng wèi bàn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直须觅取僧为伴”的相关诗句

“直须觅取僧为伴”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直须觅取僧为伴”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直须觅取僧为伴”出自苏辙的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八山房》,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