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瓢石窦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举瓢石窦响”出自宋代苏辙的《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ǔ piáo shí dòu xi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举瓢石窦响”全诗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
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
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痾痊。
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
莫归复相值,相従下平川。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醒心泉

上山苦饥渴,
中道得寒泉。
举瓢石窦响,
入口烦痾痊。
洑流去不见,
落涧声锵然。
莫归复相值,
相従下平川。

译文:
登上山顶,饥渴难耐,
在半山腰找到一眼凉泉。
举起瓢,水滴击打石窦发出回响,
饮入口中,疾病烦恼得到痊愈。
清澈的泉水流淌而去,无踪无影,
落在涧谷中的水声清脆悦耳。
不要归去,让我们相互陪伴,
一起下到平坦的平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嵩山为背景,描绘了苏辙登山途中的一段经历。诗的第一句"上山苦饥渴"直接表达了他登山的艰辛和口渴的感受,凸显了登山的困难。在中途,苏辙意外发现了一眼寒泉,泉水清凉宜人,解渴消暑,为他带来了舒适和满足感。他举起瓢,水滴击打石窦,发出回响声,增添了一种清脆的音响效果,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在喝下清泉之后,苏辙感到病痛和烦恼得到了治愈,症状消失了。这里的病痛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喝下泉水后获得了心灵的安宁和宽慰。诗中的泉水象征着希望和净化,具有疗愈的力量。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辙描述了泉水流淌而去的情景,但他无法看到水流的去向,只能听到水声在涧谷中回荡,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情景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和音乐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两句"莫归复相值,相従下平川"表达了苏辙不愿意独自离开,希望与同伴一起继续前行,下到平坦的平川。这里的平川可以理解为心境的平和与宁静,与前文的痛苦和烦恼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诗通过描绘登山途中的饥渴、发现泉水、喝水解渴、听水声回响,表达了身心的舒畅和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音乐感的表现手法,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受。同时,它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在困境中能够找到希望和治愈的向往,传达了对内心平和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举瓢石窦响”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ēng sōng shān shí shǒu xǐng xīn quán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

shàng shān kǔ jī kě, zhōng dào dé hán quán.
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
jǔ piáo shí dòu xiǎng, rù kǒu fán ē quán.
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痾痊。
fú liú qù bú jiàn, luò jiàn shēng qiāng rán.
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
mò guī fù xiāng zhí, xiāng cóng xià píng chuān.
莫归复相值,相従下平川。

“举瓢石窦响”平仄韵脚

拼音:jǔ piáo shí dòu xiǎng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举瓢石窦响”的相关诗句

“举瓢石窦响”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举瓢石窦响”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举瓢石窦响”出自苏辙的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