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尝诵楞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昔尝诵楞严”出自宋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七伤足》,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cháng sòng lèng y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昔尝诵楞严”全诗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七伤足》
少年谬闻道,直往寡所疑。
不知避碍险,造次逢颠危。
中岁饱忧患,进退每自持。
长存鄙夫计,未免达士嗤。
前日使胡罢,昼夜心南驰。
中涂冰塞川,滉漾无津涯。
仆夫执辔前,我亦忘止之。
马眩足不禁,拉然卧中坻。
异域非所息,据鞍几不支。
昔尝诵楞严,闻有乞食师。
行乞遭毒刺,痛刻侵肝脾。
念觉虽觉痛,无痛痛觉知。
念极良有见,遂与凡夫辞。
我今亦悟此,先佛岂见欺。
但尔不即证,欲往常迟迟。
咄哉後来心,当与初心期。

分类: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七伤足》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少年错闻道,直接去我们的怀疑。
不知躲避障碍险阻,仓促遭遇灭顶之灾。
中年饱忧患,进退每控制自己。
长存农夫计,不免通达的人嗤笑。
以前让胡结束,昼夜心南通。
中涂冰塞川,荡漾没有渡口。
仆人驾车前,我也忘记了他。
马眩晕脚不禁止,拉地躺在中审视。
异国不是什么休息,据鞍几乎不支持。
过去曾经背诵楞严,听说有乞食师。
行乞遭毒刺,痛苦刻侵肝脾。
想想觉得虽然觉得疼痛,没有痛痛觉知。
念很好有见,就和所有言辞。
我现在也明白这,先佛难道被欺骗。
只是你不就是证据,想去常常迟迟。
咄呢后来心,当与初心期。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昔尝诵楞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shí qī shāng zú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七伤足

shào nián miù wén dào, zhí wǎng guǎ suǒ yí.
少年谬闻道,直往寡所疑。
bù zhī bì ài xiǎn, zào cì féng diān wēi.
不知避碍险,造次逢颠危。
zhōng suì bǎo yōu huàn, jìn tuì měi zì chí.
中岁饱忧患,进退每自持。
cháng cún bǐ fū jì, wèi miǎn dá shì chī.
长存鄙夫计,未免达士嗤。
qián rì shǐ hú bà, zhòu yè xīn nán chí.
前日使胡罢,昼夜心南驰。
zhōng tú bīng sāi chuān, huàng yàng wú jīn yá.
中涂冰塞川,滉漾无津涯。
pū fū zhí pèi qián, wǒ yì wàng zhǐ zhī.
仆夫执辔前,我亦忘止之。
mǎ xuàn zú bù jīn, lā rán wò zhōng chí.
马眩足不禁,拉然卧中坻。
yì yù fēi suǒ xī, jù ān jǐ bù zhī.
异域非所息,据鞍几不支。
xī cháng sòng lèng yán, wén yǒu qǐ shí shī.
昔尝诵楞严,闻有乞食师。
xíng qǐ zāo dú cì, tòng kè qīn gān pí.
行乞遭毒刺,痛刻侵肝脾。
niàn jué suī jué tòng, wú tòng tòng jué zhī.
念觉虽觉痛,无痛痛觉知。
niàn jí liáng yǒu jiàn, suì yǔ fán fū cí.
念极良有见,遂与凡夫辞。
wǒ jīn yì wù cǐ, xiān fú qǐ jiàn qī.
我今亦悟此,先佛岂见欺。
dàn ěr bù jí zhèng, yù wǎng cháng chí chí.
但尔不即证,欲往常迟迟。
duō zāi hòu lái xīn, dāng yǔ chū xīn qī.
咄哉後来心,当与初心期。

“昔尝诵楞严”平仄韵脚

拼音:xī cháng sòng lèng y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四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昔尝诵楞严”的相关诗句

“昔尝诵楞严”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昔尝诵楞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昔尝诵楞严”出自苏辙的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七伤足》,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