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杪苍崖路屈盘”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树杪苍崖路屈盘”出自宋代曾巩的《半山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ù miǎo cāng yá lù qū p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树杪苍崖路屈盘”全诗

《半山亭》
树杪苍崖路屈盘,半崖亭榭午犹寒。
平时举眼看山处,到此凭栏直下看。

分类: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头像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半山亭》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半山亭》是宋代文人曾巩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半山亭》

树杪苍崖路屈盘,
半崖亭榭午犹寒。
平时举眼看山处,
到此凭栏直下看。

译文:
在树木尽头,苍崖陡峭,曲折的小路延伸,
半山的亭子和榭台,在午后依然寒冷。
平时抬头望山的地方,
到了这里,靠着栏杆,直接往下俯瞰。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一处半山亭为主题,通过境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诗人站在半山亭中,仰望着曲折崎岖的小路,感受着树木尽头的苍崖陡峭,亭子和榭台在午后依然寒冷。然而,诗人并不只是停留在抬头望山的平常景象,而是来到半山亭,凭借着栏杆直接往下俯瞰,以另一种视角去观察山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追求。

赏析:
《半山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景画面。诗人通过对树木、苍崖、小路和亭子的描绘,展示了山中景色的壮美和静谧。诗中的"树杪"和"苍崖"形象描写了山的高峻和险峻,而"路屈盘"则展示了山路的曲折和蜿蜒。"半崖亭榭午犹寒"一句通过对亭子的描述,表达了山中的凉爽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最后两句"平时举眼看山处,到此凭栏直下看"则展现了诗人抵达半山亭后改变视角的意境,由平时仰望山景转为俯瞰山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新颖的视觉体验。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抒发自己对景色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中单调琐碎的事物的追求,以及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整首诗简洁明快,用字精练,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树杪苍崖路屈盘”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bàn shān tíng
半山亭

shù miǎo cāng yá lù qū pán, bàn yá tíng xiè wǔ yóu hán.
树杪苍崖路屈盘,半崖亭榭午犹寒。
píng shí jǔ yǎn kàn shān chù, dào cǐ píng lán zhí xià kàn.
平时举眼看山处,到此凭栏直下看。

“树杪苍崖路屈盘”平仄韵脚

拼音:shù miǎo cāng yá lù qū p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树杪苍崖路屈盘”的相关诗句

“树杪苍崖路屈盘”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树杪苍崖路屈盘”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树杪苍崖路屈盘”出自曾巩的 《半山亭》,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