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大丘汩为渚”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城东大丘汩为渚”全诗
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
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
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义。
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
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
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分类: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丁亥三月十五日》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丁亥三月十五日》
朝代:宋代
作者:曾巩
茫茫月色如溪沙,
万里不有纤云遮。
今年寒气争春来,
雪大如掌随惊雷。
临川城中三月雨,
城东大丘汩为渚。
天地惨惨无开时,
常恐蛰死和与义。
此时谓月水中没,
溺入蛙肠那复出。
岂知今夜月光圆,
照彻万物无遗偏。
人间有人司重轻,
安得知汝有时明。
中文译文:
茫茫月色像河沙一样辽阔,
万里无一丝云彩遮挡。
今年春天寒气竞相抢夺,
雪花大如手掌,伴随雷声惊醒。
临川城内下起三月的雨,
城东的大丘变成水渚。
天地显得凄凉无望,
常常担忧冬眠的动物与义无返。
这时候可以说月亮陷入水中消失,
沉入蛙的肚肠而无法再现。
岂料今夜月光圆满,
照射穿透万物,无一遗漏。
人间有人执掌重要与轻微,
怎能知道你拥有时光的明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诗人曾巩在丁亥年三月十五日的夜晚所感受到的景象和思考。诗人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索。
诗的开头以茫茫月色和无云的夜空作为背景,形容月色辽阔无边,没有一丝云彩遮挡。接着,诗人描述今年春天寒气与温暖争夺的情景,用大如手掌的雪花伴随雷声的描述,表现了春寒料峭的气候和不稳定的天气。
接下来,诗人切入临川城的描绘,用城东的大丘变成水渚的景象,表现了春雨的瀑布般倾泻,城市变得湿润而沉闷。天地间的景象显得凄凉无望,诗人经常担忧冬眠的动物是否能够苏醒,寄托了对生命力的关切和担忧。
接着,诗人用隐喻的手法,将月亮比喻为沉入水中的景象,暗示着月光的消失和不可见。蛙肠则象征着深邃的水中,这种景象令诗人感到痛苦和无法理解。然而,诗人却在这个时刻得知今夜月光圆满,照耀着万物,没有任何遗漏。这一转折意味着希望和光明,也表达了对于生命力和希望的坚信。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思考。人们在世间执掌着重要和轻微的事物,却很难了解时光的明晰和真相。这种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思考,呈现出对于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索。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为背景,通过对于季节变迁、自然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力的思考,展现了曾巩深邃的哲理思维和对于人生的思索。
“城东大丘汩为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īng hài sān yuè shí wǔ rì
丁亥三月十五日
máng máng yuè sè rú xī shā, wàn lǐ bù yǒu xiān yún zhē.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
jīn nián hán qì zhēng chūn lái, xuě dà rú zhǎng suí jīng léi.
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
lín chuān chéng zhōng sān yuè yǔ, chéng dōng dà qiū gǔ wèi zhǔ.
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
tiān dì cǎn cǎn wú kāi shí, cháng kǒng zhé sǐ hé yǔ yì.
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义。
cǐ shí wèi yuè shuǐ zhōng méi, nì rù wā cháng nà fù chū.
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
qǐ zhī jīn yè yuè guāng yuán, zhào chè wàn wù wú yí piān.
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
rén jiān yǒu rén sī zhòng qīng, ān dé zhī rǔ yǒu shí míng.
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城东大丘汩为渚”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