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在光惇史”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义在光惇史”全诗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分类:
作者简介(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吕尚书挽诗二首》刘子翚 翻译、赏析和诗意
《吕尚书挽诗二首》是刘子翚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该诗描绘了国家处境的艰难和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愤怒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国家步履蹒跚,充满艰难困苦,
我发誓要辅佐国家,忠诚不渝。
据马鞍之上,我目光炯炯有神,
已经开始咒骂敌贼,口齿含糊不清。
我心中的义气与光荣,
因为历史记载着纯正的忠诚。
当人民失去壮志豪情,
我仍然为国家的利益而感到忧虑。
内心充满愤怒,准备吞噬敌胡。
第二首:
国家陷入危机,多个艰难险阻,
我坚定地发誓要扶持国家,忠诚不渝。
我作为一位官员,感受到了国家的使命,
即使人亡国破,我也不会放弃壮志。
因为我深知,公职之责与家族世代相传,
我内心充满了愤怒,准备吞噬敌胡。
诗意和赏析:
《吕尚书挽诗二首》一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困境的关切和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国家步履蹒跚、充满艰难困苦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忧。诗中的"我"寄托了忠诚和赤诚的情感,发誓要辅佐国家,不遗余力。
诗人通过"据马鞍之上"的描写,展现了自己的坚定和决心。他已经开始咒骂敌贼,虽然口齿含糊不清,但这体现了他内心的愤怒和冲动。诗人的义气与光荣在历史中永存,他意识到即使人民失去了壮志豪情,他仍然为国家的利益而忧虑。
第二首诗中,诗人加强了自己的决心和使命感。他明确表示自己作为一位官员,肩负着扶持国家的责任,并将这份责任视为家族世代相传的使命。诗人内心充满了愤怒,准备吞噬敌胡,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敌人的愤恨。
整首诗词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情。诗人坚定的决心和愤怒的情感,彰显了他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爱国者的责任感。这首诗词通过深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忧,以及他为国家前途而奋发图强的决心。
“义在光惇史”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ǚ shàng shū wǎn shī èr shǒu
吕尚书挽诗二首
guó bù duō jiān jí, zhōng chéng shì yì fú.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jù ān fāng jué shuò, mà zéi yǐ hán hu.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yì zài guāng dūn shǐ, rén wáng shī zhuàng tú.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yīn gōng gǎn jiā shì, fèn qì yù tūn hú.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义在光惇史”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