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三千珠履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是三千珠履客”出自宋代汪元量的《函谷关》,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ú shì sān qiān zhū lǚ kè,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是三千珠履客”全诗

《函谷关》
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
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分类:

作者简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函谷关》汪元量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函谷关》
作者:汪元量(宋代)

诗意与赏析:
《函谷关》是宋代文人汪元量的作品,抒发了他对于历史名关函谷关的思索和敬意。诗中描绘了一个夜半时分,田文(诗人自称)来到函谷关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这个地方的艰险和危险的认识。

诗中的第一句“田文夜半至函关”,表明了诗人身处在夜晚的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关隘,位于陕西省,是通往秦地的必经之路。夜晚的函谷关显得格外沉寂和险恶,这种冷寂与危机感通过作者的描写得以传达。

接下来的两句“鸡未鸣时去路难,不是三千珠履客”,进一步强调了函谷关的险要。在古代,函谷关实行了严格的闭关政策,凌晨之前是禁止通行的,因此在这个时刻通过关口是非常困难的。而“三千珠履客”指的是穿着珍贵鞋履的贵族,暗示了只有富有勇气和智慧的人才能够顺利通过这座关隘。

最后一句“如何秦地得生还”,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过函谷关前往秦地的艰险和未知的担忧。秦地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同时也被视为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地方。诗人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前行的困难与风险。

这首诗通过函谷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地理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面对险阻和未知时的勇气与智慧。它既是对函谷关这一重要历史地标的赞美,也是对人们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的讴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不是三千珠履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án gǔ guān
函谷关

tián wén yè bàn zhì hán guān, jī wèi míng shí qù lù nán.
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
bú shì sān qiān zhū lǚ kè, rú hé qín dì dé shēng huán.
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不是三千珠履客”平仄韵脚

拼音:bú shì sān qiān zhū lǚ kè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不是三千珠履客”的相关诗句

“不是三千珠履客”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不是三千珠履客”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不是三千珠履客”出自汪元量的 《函谷关》,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