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眼夜明”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蚊虫眼夜明”全诗
明眼利口觜,昼夜无时停。
拍死纷籍籍,飞来更营营。
一旦霜风起,棱威肃天刑。
飞者不复飞,鸣者不复鸣。
虽有太阳光,不能煦其生。
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
¤
分类:
作者简介(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杂诗(三十三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诗(三十三首)》是明代刘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与无奈。
诗词中描绘了苍蝇和蚊虫的眼睛在白天和黑夜中都显得明亮,它们敏锐的嘴巴不分昼夜地不停运动。作者用拍死苍蝇的动作来表达对烦扰和纷乱的排斥,同时表明即使一只苍蝇被击杀,仍会有更多的苍蝇飞来。然而,一旦秋霜和寒风来临,这种烦扰和威胁就会消失,因为寒冷的天气使得苍蝇和蚊虫无法生存。这种自然力量的威严和制裁让飞翔的生物无法再飞翔,鸣叫的生物无法再鸣叫。
这首诗词中蕴含了深刻的诗意。作者通过对苍蝇和蚊虫的描绘,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虽然人类拥有智慧和力量,但面对自然的力量,智力和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和斗争,他们都无法改变自然的规律和力量。这种无法逆转的命运使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无奈。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它揭示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和无力,以及人与自然的对抗是徒劳无益的。这种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通过这首诗词,刘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呼唤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谦卑。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蚊虫眼夜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á shī sān shí sān shǒu
杂诗(三十三首)
cāng yíng yǎn zhòu míng, wén chóng yǎn yè míng.
苍蝇眼昼明,蚊虫眼夜明。
míng yǎn lì kǒu zī, zhòu yè wú shí tíng.
明眼利口觜,昼夜无时停。
pāi sǐ fēn jí jí, fēi lái gèng yíng yíng.
拍死纷籍籍,飞来更营营。
yī dàn shuāng fēng qǐ, léng wēi sù tiān xíng.
一旦霜风起,棱威肃天刑。
fēi zhě bù fù fēi, míng zhě bù fù míng.
飞者不复飞,鸣者不复鸣。
suī yǒu tài yáng guāng, bù néng xù qí shēng.
虽有太阳光,不能煦其生。
nǎi zhī tiān shèng rén, zhì lì tú dòu zhēng.
乃知天胜人,智力徒斗争。
¤
“蚊虫眼夜明”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