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亦已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我行亦已懒”出自宋代冯时行的《江行书事》,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xíng yì yǐ lǎ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我行亦已懒”全诗

《江行书事》
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
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
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
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
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
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
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
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
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
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
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涎。
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

分类:

作者简介(冯时行)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江行书事》冯时行 翻译、赏析和诗意

《江行书事》是宋代冯时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江行时的景物和心境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诗人的感慨抒发,展现出自然景观与人情思绪的交融。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
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
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
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
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
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
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
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
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
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
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涎。
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扁舟在江上行驶的景象,将扁舟比作竹叶,舒缓地坐在船上。诗人起身寻找一根竹杖,在温暖的午后沙滩上散步。回到船上,他看到清澈的石头,却又发现江水依然被污染。山转过来,孤渚不见了,岸边的小路也消失了。草色隐没在烟雾中,花树点缀在乡村旁边。一切景象都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他想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却无法找到恰当的诗句。最终,他自己吟唱起来,如同春风充满了两袖。太阳渐渐西斜,诗人的行程也变得懒散。他随意地呼唤着散乱的蓬草,将它们叠叠成小款式。范蠡是谁呢?他成功之后的身份变得不重要了,能够轻松自在地度过晚年就好。诗人等待着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淡泊名利,因为他担心自己会变得贪婪。他打算穿上蓑衣戴上斗笠,随着雨雾和水蛇一起行走。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江行时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观察和体验着周围的一切,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向往。整首诗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以及诗人的感慨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行时的宁静与悠然。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我行亦已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āng xíng shū shì
江行书事

piān zhōu rú zhú yè, kuài zuò jīn mài huǎn.
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
qǐ xún qióng zhú zhàng, sàn bù wǔ shā nuǎn.
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
shí jìng kùn hái zuò, jiāng lǜ wū réng guàn.
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
shān zhuǎn gū zhǔ méi, àn luò xì lù duàn.
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
cǎo sè míng yān wù, huā shù jiàn cūn pàn.
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
wù xiàng zǒng xiāng qiè, yù qiǎn shī jù guǎn.
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
shī chéng zì yín é, liǎng xiù chūn fēng mǎn.
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
xiǎo xiǎo rì yù mù, wǒ xíng yì yǐ lǎn.
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
liáo fù huàn shū péng, dié gǔ zuò xiǎo kuǎn.
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
fàn lǐ dìng hé rén, dé suì lǎo xiāo sàn.
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
wǒ dài gōng chéng hòu, cǐ yǔ zhèng kǒng xián.
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涎。
jìng yù jù suō lì, yān yǔ suí mán dàn.
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

“我行亦已懒”平仄韵脚

拼音:wǒ xíng yì yǐ lǎn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我行亦已懒”的相关诗句

“我行亦已懒”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我行亦已懒”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我行亦已懒”出自冯时行的 《江行书事》,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