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更还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作更还渠”全诗
赵州无住着,不作更还渠。
分类:
作者简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借庵》姜特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借庵》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借住在一座庵堂之中的景象。姜特立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庵堂的感慨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越。
诗中的第一句"天地即吾庐"表明了诗人将庵堂视为自己的家园,与天地相融合,暗示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第二句"胡为号借居"则表达了诗人借住在庵堂中的心情,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称之为"借居",似乎在质疑世俗的定义和标准。
接下来的两句"赵州无住着,不作更还渠"揭示了庵堂的主人赵州并未常住其中,也没有要求诗人归还。这里的"赵州"可以理解为庵堂的主人,也可以象征着世俗的规范和压力。诗人感叹庵堂主人不要求他离开,似乎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心境。他将庵堂视为自己的天地,拒绝被世俗约束,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种追求与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相契合,体现了他们对于宁静、自由的追求。
《借庵》通过对庵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于自由、隐逸与人生意义的思考。
“不作更还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è ān
借庵
tiān dì jí wú lú, hú wéi hào jiè jū.
天地即吾庐,胡为号借居。
zhào zhōu wú zhù zhe, bù zuò gèng hái qú.
赵州无住着,不作更还渠。
“不作更还渠”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