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常陪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昼常陪俗”全诗
几时成草屋,终日掩柴门。
事迫文方出,身闲道始尊。
世方怀祖逖,吾已吊刘琨。
分类: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方壶自咏》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方壶自咏》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昼常陪俗,
清宵得养魂。
几时成草屋,
终日掩柴门。
事迫文方出,
身闲道始尊。
世方怀祖逖,
吾已吊刘琨。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生活状态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在白天的时间里与世俗琐事为伍,忙碌而平凡;而在清幽的夜晚,他得到了滋养心灵的机会。他渴望过上简朴的生活,住进简陋的草屋,整日闭门读书。然而,现实的压力使他不得不投身于社会事务,而自由自在的修身养性的道路只能在空闲时才能开始追求。他感慨于当下的社会状况,思念遥远的先祖,心系已故的刘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文中通过对白昼和清宵两个时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渴望追求精神自由与修养的愿望。他想要摆脱世俗琐事的束缚,过上清静的生活,但却面临现实的压力和责任。诗人通过对自己与世俗的抗衡,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追索。最后,他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和对已故文人刘琨的哀思,展现了对传统文化和文人精神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境遇的反思,展示了对自由与修养的追求。它既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社会处境,又抒发了个体的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人文性。
“白昼常陪俗”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āng hú zì yǒng
方壶自咏
bái zhòu cháng péi sú, qīng xiāo dé yǎng hún.
白昼常陪俗,清宵得养魂。
jǐ shí chéng cǎo wū, zhōng rì yǎn zhài mén.
几时成草屋,终日掩柴门。
shì pò wén fāng chū, shēn xián dào shǐ zūn.
事迫文方出,身闲道始尊。
shì fāng huái zǔ tì, wú yǐ diào liú kūn.
世方怀祖逖,吾已吊刘琨。
“白昼常陪俗”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