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轮忽向半空沈”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火轮忽向半空沈”出自宋代吴潜的《再用喜雨韵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ǒ lún hū xiàng bàn kōng shě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火轮忽向半空沈”全诗

《再用喜雨韵三首》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
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
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
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头像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再用喜雨韵三首》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再用喜雨韵三首》是宋代吴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热恼烦蒸正不禁,
火轮忽向半空沉。
屯中信有云雷象,
复处方知天地心。
便拟新秋先上印,
何须晚岁始投簪。
江山信美非吾土,
栗里时从蝶梦寻。

诗意:
诗中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热浪滚滚,令人烦蒸不堪。突然,太阳的火轮忽然陷入了半空,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沉寂感。在这种气氛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种信号,云雷的出现预示着天地之间的变化。而当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居所时,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象和感知,他领悟到了天地的真实本质。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炎热夏天和突如其来的沉寂,展示了作者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诗中的云雷象被视为一种预兆,显示出作者对天象变化的关注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作者认识到天地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从中体悟到一种超越个人的宏观意义。

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计划在新的秋天开始行动,并提出了一个反问,为何要等到晚年才去追求理想呢?这表明了作者坚持追求理想和追寻真理的信念。最后一句"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表达了作者对江山之美的欣赏,但也意识到自身的归属感不在这个土地上,暗示了他对追寻心中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和理想追求的思考。同时,通过运用意象和表达技巧,赋予了诗词以深远的哲理意味,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思考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火轮忽向半空沈”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ài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再用喜雨韵三首

rè nǎo fán zhēng zhèng bù jīn, huǒ lún hū xiàng bàn kōng shěn.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
tún zhōng xìn yǒu yún léi xiàng, fù chǔ fāng zhī tiān dì xīn.
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
biàn nǐ xīn qiū xiān shàng yìn, hé xū wǎn suì shǐ tóu zān.
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
jiāng shān xìn měi fēi wú tǔ, lì lǐ shí cóng dié mèng xún.
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火轮忽向半空沈”平仄韵脚

拼音:huǒ lún hū xiàng bàn kōng shě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火轮忽向半空沈”的相关诗句

“火轮忽向半空沈”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火轮忽向半空沈”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火轮忽向半空沈”出自吴潜的 《再用喜雨韵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