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谠要披陈”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忠谠要披陈”全诗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分类:
作者简介(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诸路发解劝驾》吴潜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诸路发解劝驾》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这首诗词描绘了当时东郡地区人才辈出、士子们竞相应考的盛景。诗中以鹿和龙为象征,表达了士子们渴望在明君统治下展现才华的愿望。
这首诗词的译文如下:
东郡的士人衣冠整齐,南宫的榜单更新鲜。
各个科目中唐朝选才,多条路上汉朝得人才。
鸣动的鹿象征着他们的热切,攀附的龙演化着身姿。
如果能献身于明君,忠诚的人们将脱胎换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东郡地区士人们的衣冠整齐和南宫榜单的更新,展示了当时士子们踊跃参加科举考试的繁荣景象。诗中以鹿和龙作为象征,鹿鸣表达了士子们渴望才能得以发挥的热切心情,而攀附龙的形象则象征着他们希望能够在明君的统治下展现自己的才华。最后两句表达了士人们愿意为明君献身,以忠诚之心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当时士人们的奋发向上和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它展示了科举考试对于士人们的重要性,并表达了他们对于为国家效力的渴望和忠诚。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和士人们的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忠谠要披陈”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ū lù fā jiě quàn jià
诸路发解劝驾
dōng jùn yì guān shèng, nán gōng bǎng tiē xīn.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
zhū kē táng qǔ shì, shù lù hàn dé rén.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míng lù yīn qín yì, pān lóng biàn huà shēn.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ruò wéi míng zhǔ xiàn, zhōng dǎng yào pī chén.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忠谠要披陈”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