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必在其身”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岂必在其身”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挽龚致政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bì zài qí shē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岂必在其身”全诗

《挽龚致政二首》
绣节荣分使,斑衣喜拜亲。
方将昌厥后,岂必在其身
其馆仙游远,佳城瑞气新。
九原看厚报,衮衮耀丝纶。

分类:

作者简介(李曾伯)

李曾伯头像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挽龚致政二首》李曾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挽龚致政二首》

译文:
绣节荣分使,
斑衣喜拜亲。
方将昌厥后,
岂必在其身。
其馆仙游远,
佳城瑞气新。
九原看厚报,
衮衮耀丝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曾伯所作的《挽龚致政二首》。这首诗以挽联的形式表达了对龚致政的赞美和祝福。

诗中的第一句"绣节荣分使",表达了对龚致政被授予绣节使的职务的祝贺。绣节使是宫廷中负责管理节庆事务的重要官职,因此诗中的"荣分使"传递了对他光荣地担任这一职务的祝福。

第二句"斑衣喜拜亲",是对龚致政官拜之喜的祝贺。斑衣指的是官员的服饰,这里象征着龚致政晋升为高级官员,"喜拜亲"则是对他进一步升迁的祝福。

接下来的两句"方将昌厥后,岂必在其身"表达了诗人的思考。诗人认为,龚致政的昌盛和功绩将会延续下去,而龚致政本身并不一定会一直享受这样的荣耀。这里诗人透露出对龚致政的深切关注和希望,希望他的后继者能够继续发扬昌盛的事业。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龚致政的府邸和所在的城市。"其馆仙游远"表达了龚致政的府邸在神仙般的飞行中远离尘世的意象,这也暗示着龚致政的高尚品德和远大抱负。"佳城瑞气新"则描绘了所在城市的美丽和繁荣,显示了诗人对龚致政的府邸和所在城市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九原看厚报,衮衮耀丝纶"表达了诗人对龚致政的预言和祝福。"九原"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看厚报"表示神仙们会给予丰厚的报答,"衮衮耀丝纶"形容龚致政的功绩辉煌,丝纶则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耀。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挽联的形式,通过对龚致政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诗人对他的关注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龚致政家族和所在城市的美好祝愿。在表达中融入了神仙、尘世、功绩和荣耀等意象,使整首诗既传达了对个人的赞美,又展现了对社会繁荣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岂必在其身”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ǎn gōng zhì zhèng èr shǒu
挽龚致政二首

xiù jié róng fēn shǐ, bān yī xǐ bài qīn.
绣节荣分使,斑衣喜拜亲。
fāng jiāng chāng jué hòu, qǐ bì zài qí shēn.
方将昌厥后,岂必在其身。
qí guǎn xiān yóu yuǎn, jiā chéng ruì qì xīn.
其馆仙游远,佳城瑞气新。
jiǔ yuán kàn hòu bào, gǔn gǔn yào sī lún.
九原看厚报,衮衮耀丝纶。

“岂必在其身”平仄韵脚

拼音:qǐ bì zài qí shē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岂必在其身”的相关诗句

“岂必在其身”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岂必在其身”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岂必在其身”出自李曾伯的 《挽龚致政二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