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掌曾论天下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抵掌曾论天下事”出自唐代徐铉的《送蒯司录归京(亮)》,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ǐ zhǎng céng lùn tiān xià shì,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抵掌曾论天下事”全诗

《送蒯司录归京(亮)》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余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分类:

《送蒯司录归京(亮)》徐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蒯司录归京(亮)

早年闻有蒯先生,
二十余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
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
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
冷风黄叶满山城。

这首诗是唐代徐铉所作的《送蒯司录归京(亮)》。诗意深远,寄托着诗人对蒯司录(亮)的送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在早年听闻蒯先生的名声,可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光阴,蒯先生却一直没有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他虽然有过一些对世事的见解,但是却无法实践自己的理念,无法在社会上行之有效。诗人感叹蒯先生在道德品行上的迷失,抵掌表示他曾经议论过一些重要的事情,而折腰则表明他终于明白了俗世之人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蒯先生年老后回到了京都,然而欢乐的场所却让他感到寥寥无几,因为他已经没有财富去享受这些娱乐了。他在贫穷中凝聚了一点资财,结束了轻率挥霍的日子。作为一位迁徙的客人,他站在流动的江水旁边倍感惆怅,寒风吹过,覆盖了山城的黄叶也让他感到凄凉。

这首诗表达了对蒯先生的送别之情,同时也通过蒯先生的经历反思了人生的意义。蒯先生虽然在道德和思想上有所领悟,但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青春已逝,老去的岁月中只剩下了空虚和无奈。诗人通过描写蒯先生的境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沉浮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蒯先生的描写,展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命运的无常。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景色描写也给人以凄凉和寂寞的感觉,增强了诗词的情感表达。整首诗以诗人的思索和感慨为主线,通过对蒯先生的描写展示了人生的无奈和迷茫,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抵掌曾论天下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kuǎi sī lù guī jīng liàng
送蒯司录归京(亮)

zǎo nián wén yǒu kuǎi xiān shēng, èr shí yú nián dào bù xíng.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余年道不行。
dǐ zhǎng céng lùn tiān xià shì,
抵掌曾论天下事,
zhé yāo yóu wù sú rén qíng.
折腰犹悟俗人情。
lǎo hái shàng guó huān yú shǎo, pín jù guī zī jié shù qīng.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qiān kè lín liú bèi chóu chàng, lěng fēng huáng yè mǎn shān chéng.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抵掌曾论天下事”平仄韵脚

拼音:dǐ zhǎng céng lùn tiān xià shì
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抵掌曾论天下事”的相关诗句

“抵掌曾论天下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抵掌曾论天下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抵掌曾论天下事”出自徐铉的 《送蒯司录归京(亮)》,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