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虽竖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陆生虽竖儒”出自明代袁凯的《古意(二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shēng suī shù r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陆生虽竖儒”全诗

《古意(二十首)》
关中论功业,相国称发踪。
一朝清苑地,廷尉忽相逢。
免冠且徒跣,局促如儿童。
陆生虽竖儒,进退颇从容。
¤

分类:

作者简介(袁凯)

袁凯头像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古意(二十首)》袁凯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古意(二十首)》

中文译文:
关中论功业,相国称发踪。
一朝清苑地,廷尉忽相逢。
免冠且徒跣,局促如儿童。
陆生虽竖儒,进退颇从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关于功业和官职的故事。诗人描述了一个在关中地区论功行赏的场景,相国宣扬自己的功绩。在清苑地,廷尉(古代官员职位)突然与相国相遇。相国虽然是高官,但他免去了冠冕,赤脚行走,显得局促不安,就像一个孩童一样。而身为儒生的陆生,在进退之间显得相当得体从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官职和功业的对比,展现了一种对权力和地位的思考。相国作为高官,表面上享有荣誉和尊贵,但他在清苑地却显得不够自在,免去冠冕、赤脚行走,似乎暗示了权力带来的束缚和不自由。相反,身为儒生的陆生虽然地位较低,但在进退之间却能保持从容,展现出了内心的坚定与自信。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比描写,传达了人生中对于功名地位的思考。作者通过展示相国和陆生的不同态度,暗示了追求功名地位并非唯一的人生追求,而内心的从容与自信才是真正的财富。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功名地位的审视,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生虽竖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ǔ yì èr shí shǒu
古意(二十首)

guān zhōng lùn gōng yè, xiàng guó chēng fā zōng.
关中论功业,相国称发踪。
yī zhāo qīng yuàn dì, tíng wèi hū xiāng féng.
一朝清苑地,廷尉忽相逢。
miǎn guān qiě tú xiǎn, jú cù rú ér tóng.
免冠且徒跣,局促如儿童。
lù shēng suī shù rú, jìn tuì pō cóng róng.
陆生虽竖儒,进退颇从容。
¤

“陆生虽竖儒”平仄韵脚

拼音:lù shēng suī shù rú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陆生虽竖儒”的相关诗句

“陆生虽竖儒”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陆生虽竖儒”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陆生虽竖儒”出自袁凯的 《古意(二十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