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庐树可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陶庐树可爱”全诗
陶庐树可爱,潘宅雨新晴。
傅粉琅玕节,熏香菡萏茎。
榴花裙色好,桐子药丸成。
柳蠹枝偏亚,桑空叶再生。
睢盱欲斗雀,索漠不言莺。
动植随四气,飞沉含五情。
抢榆与水击,小大强为名。
分类: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小巧以取大咍》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小巧以取大咍》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永日无人事,芳园任兴行。
陶庐树可爱,潘宅雨新晴。
傅粉琅玕节,熏香菡萏茎。
榴花裙色好,桐子药丸成。
柳蠹枝偏亚,桑空叶再生。
睢盱欲斗雀,索漠不言莺。
动植随四气,飞沉含五情。
抢榆与水击,小大强为名。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独自在安静的园林中散步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景物多以花草树木为主,通过描绘这些景物的美丽和变化,表现了生命的脆弱和不断更新的特性。作者还借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不同情感和意志的体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花园中的景物和揭示它们的特性,表现了生命的短暂和变化。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将花草树木与人生相联系,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开篇写道“永日无人事,芳园任兴行”,描述了作者在安静的园林中度过的一整天,没有繁忙的琐事,只有花园中自由自在的行走。这种宁静的环境为后文的描写提供了舞台。
接着,作者描绘了花园中的景物。他称陶庐的树木可爱,潘宅的雨后晴朗,并用“傅粉琅玕节,熏香菡萏茎”来形容美丽的花朵和香气弥漫的莲藕。接下来,作者描述了石榴花的艳丽颜色和桐子的成熟,以及柳树虫害的枝条仍然发芽,桑树的叶子再生的景象。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繁荣和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断更新。
随后,作者转向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他写道“睢盱欲斗雀,索漠不言莺”,描述了两只鸟类的不同表现。这里可以理解为睢盱是指鹰,欲斗雀表示鹰想要捕食小鸟,而索漠是指鸟的名称,不言莺则表示鸟类不善言辞。通过这两个对比,作者暗示了社会中不同人物和个体的表现和追求的差异。
最后,作者总结道“动植随四气,飞沉含五情。抢榆与水击,小大强为名”,这里表达了动植物随着四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动态,而人类则包含着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志。抢榆与水击指的是小事情与大事情相互影响,小大强为名表示大小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变化、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不同情感和意志的体悟。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使诗词更加丰富和生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描绘花园中的美丽景色和生命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感悟。
“陶庐树可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lè tiān xián yuán dú shǎng bā yùn qián yǐ fēng hè zhuō jù jì chéng xiǎo qiǎo yǐ qǔ dà hāi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小巧以取大咍
yǒng rì wú rén shì, fāng yuán rèn xīng xíng.
永日无人事,芳园任兴行。
táo lú shù kě ài, pān zhái yǔ xīn qíng.
陶庐树可爱,潘宅雨新晴。
fù fěn láng gān jié, xūn xiāng hàn dàn jīng.
傅粉琅玕节,熏香菡萏茎。
liú huā qún sè hǎo, tóng zǐ yào wán chéng.
榴花裙色好,桐子药丸成。
liǔ dù zhī piān yà, sāng kōng yè zài shēng.
柳蠹枝偏亚,桑空叶再生。
suī xū yù dòu què, suǒ mò bù yán yīng.
睢盱欲斗雀,索漠不言莺。
dòng zhí suí sì qì, fēi chén hán wǔ qíng.
动植随四气,飞沉含五情。
qiǎng yú yǔ shuǐ jī, xiǎo dà qiáng wéi míng.
抢榆与水击,小大强为名。
“陶庐树可爱”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