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净色如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白净色如银”全诗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分类:
作者简介(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答僧拄杖》张籍 翻译、赏析和诗意
《答僧拄杖》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一种特殊的拄杖,以及它对人们的帮助和意义。
诗人将拄杖比喻为灵藤,形容它的颜色白皙如银。这根拄杖是从一位高僧手中得到的,诗人用它来扶持身体有病的客人。不仅在春天的郊游中不骑马,就连夜晚聚会也要拿着它。诗人决定把这根拄杖带回山去,因为它非常适合戴角巾的样子。
这首诗词中,拄杖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支撑,不仅可以帮助病弱的人行走,还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诗人将拄杖与高僧相联系,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佛法的力量来帮助他人。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拄杖的喜爱,并以拄杖作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帮助他人和传承佛法的思考和向往。诗人通过拄杖的形象,描绘了一种温暖和仁爱的氛围,传达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对佛教的敬仰。
这首诗词中的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温暖。通过描述一件平凡的事物,诗人将思考和向往融入其中,给读者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这首诗词作为一首咏物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物品的细腻感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仁爱与佛法的追求。
“白净色如银”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á sēng zhǔ zhàng
答僧拄杖
líng téng wèi zhǔ zhàng, bái jìng sè rú yín.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dé zì gāo sēng shǒu, jiāng fú bìng kè shēn.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chūn yóu bù qí mǎ, yè huì yì chéng rén.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chí cǐ guī shān qù, shēn yí dài jiǎo jīn.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白净色如银”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