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当阵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由当阵面”全诗
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
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分类:
作者简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塞马》元稹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塞马》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塞马倦江渚,
今朝神彩生。
晓风寒猎猎,
乍得草头行。
夷狄寝烽候,
关河无战声。
何由当阵面,
从尔四蹄轻。
诗意与赏析:
《塞马》这首诗以塞马为题材,通过描绘塞马在边塞上巡逻的情景,表达了边塞军民的守卫之心,以及在战乱之间的黯然和期待。
首句“塞马倦江渚”,描绘了一匹雄壮的塞马在静候之时,似乎对平静的河岸也有些厌倦。这种倦怠和厌倦感在第二句“今朝神彩生”中得到了展示,当它看到闪烁的晨曦时,它的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接下来的两句“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描绘了清晨的寒风咆哮,突然刮醒了沉默的草地。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塞马也感到有些惊讶,但它仍然轻盈地行走,驰骋在草地上。
前四句描绘了塞马的状况,接下来的两句“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则将焦点转移到了塞马所在的边塞。诗人用“夷狄寝烽候”形容边塞上的烽火台,意味着战乱已经隐忍,大地上并没有战争的声音。这样的安静与和平,使得塞马没有了阵面可当,无法奔向战场。
最后一句“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表达了塞马对于战争的渴望。诗人将塞马的四蹄描述为轻盈,暗示着它渴望奔驰在战场上,展示自己的勇武之姿。然而,眼下的安宁使得它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在边塞巡逻,等待战争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塞马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国家安宁的期盼。塞马的倦怠、恢宏的战争景象与现实中的边塞对比,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同时,诗中富有意境的描写和扣人心弦的音韵,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优秀的边塞题材之作。
“何由当阵面”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āi mǎ
塞马
sāi mǎ juàn jiāng zhǔ, jīn zhāo shén cǎi shēng.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xiǎo fēng hán liè liè, zhà dé cǎo tóu xíng.
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yí dí qǐn fēng hòu, guān hé wú zhàn shēng.
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
hé yóu dāng zhèn miàn, cóng ěr sì tí qīng.
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何由当阵面”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