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曾不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问曾不知”出自宋代释重顯的《颂一百则》,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wèn céng bù zhī,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问曾不知”全诗

《颂一百则》
问曾不知,答还不会。
月冷风高,古岩寒桧。
堪笑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手把白玉鞭,骊珠尽击碎。
不击碎,增瑕类,国有宪章,三千条罪。

分类:

《颂一百则》释重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颂一百则》是宋代释重显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颂一百则
问曾不知,答还不会。
月冷风高,古岩寒桧。
堪笑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手把白玉鞭,骊珠尽击碎。
不击碎,增瑕类,国有宪章,三千条罪。

中文译文:
颂扬一百个情节,
问曾不知,答还不会。
月寒风高,古岩上的寒松。
可笑的是,路上遇见的达道人,
不言不语,只是默默相对。
手握白玉鞭,骊珠全部打碎。
不去打碎,却增加了瑕疵,
国家有宪章,列举了三千条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一种颂扬的情感。作者以问答的方式引出诗中的情节,表达了对某种境况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表达了一种不解和不了解的疑问,即作者曾经不知道,现在也无法理解。接着,通过描绘月亮冷冷的、风高的情景和寒冷的古岩和寒松,强调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一个达道人,作者对其表示可笑。这个达道人选择保持沉默,不愿与人交流,这与诗中描述的凄凉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以此暗示了达道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手中握着的白玉鞭,以及鞭上的骊珠被击碎的情景。这里的白玉鞭和骊珠可以被视作象征权力和荣誉的象征物,而击碎的行为则暗示了权力的瑕疵和荣誉的毁灭。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达道人、玉鞭的隐喻,以及对国家宪章和罪恶的提及,表达了对现实中种种不完美的批判和对权力的警示。诗中的凄凉氛围和对瑕疵的揭示,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哲理性的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问曾不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yī bǎi zé
颂一百则

wèn céng bù zhī, dá hái bú huì.
问曾不知,答还不会。
yuè lěng fēng gāo, gǔ yán hán guì.
月冷风高,古岩寒桧。
kān xiào lù féng dá dào rén, bù jiāng yǔ mò duì.
堪笑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shǒu bà bái yù biān, lí zhū jǐn jī suì.
手把白玉鞭,骊珠尽击碎。
bù jī suì, zēng xiá lèi,
不击碎,增瑕类,
guó yǒu xiàn zhāng, sān qiān tiáo zuì.
国有宪章,三千条罪。

“问曾不知”平仄韵脚

拼音:wèn céng bù zhī
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问曾不知”的相关诗句

“问曾不知”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问曾不知”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问曾不知”出自释重顯的 《颂一百则》,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