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此三昧”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得此三昧”出自宋代释宗杲的《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é cǐ sān mèi,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得此三昧”全诗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分类: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释宗杲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
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佛教僧人冯楫居士在药山会见一块石头,从中领悟到了见性成佛的真理。诗中提到梵语和唐言融合在一起,打成了一块,这是在强调佛法的普适性和超越语言的层面。诗人通过质问世俗人的心态,表达了对凡夫俗子缺乏对见性成佛的领悟和体悟的不满和遗憾。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要点。冯楫居士会见石头,其实是在佛教中的公案制度下,通过与石头的对话,使自己的心性得到觉醒,最终实现成佛的境界。梵语和唐言的结合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超越语言的特性,意味着佛法的真理不受语言和国界的限制。诗人通过咄哉俗人的呼喊,呈现了对世俗人执迷于物质欲望而无法觉悟的不满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深刻地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作者通过以冯楫居士会石头的形式,寓意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达到超越尘世束缚的境界。诗词中的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比世俗人和修行者的境界,表达了对凡夫俗子追求物质欲望而忽视内心觉悟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见性成佛的重要概念,并对世俗人对此缺乏觉悟的状态进行了批判。它呈现了佛法的超越性和普适性,以及修行者对凡夫俗子的不满和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得此三昧”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èng féng jí jū shì huì yào shān wèn shí tou jiàn xìng chéng fó gōng àn jì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

fàn yǔ táng yán, dǎ chéng yí kuài.
梵语唐言,打成一块。
duō zāi sú rén, dé cǐ sān mèi.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得此三昧”平仄韵脚

拼音:dé cǐ sān mèi
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一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得此三昧”的相关诗句

“得此三昧”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得此三昧”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得此三昧”出自释宗杲的 《证冯楫居士会药山问石头见性成佛公案偈》,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