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噆肤不知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噆肤不知足”全诗
皇天若不平,微物教食肉。
贫士无绛纱,忍苦卧茅屋。
何事觅膏腴,腹无太仓粟。
分类:
作者简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蚊子》皮日休 翻译、赏析和诗意
蚊子
隐隐聚若雷,
噆肤不知足。
皇天若不平,
微物教食肉。
贫士无绛纱,
忍苦卧茅屋。
何事觅膏腴,
腹无太仓粟。
中文译文:
蚊子
微小的生物聚集如雷声,
啄食肌肤却永不满足。
就算皇天不再平衡,
微小生物也能够成为食肉者。
贫穷的人没有华丽的纱衣,
忍受痛苦躺在茅草屋上。
为何要追求丰腴的肥沃之地,
肚子里却没有丰盛的粮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蚊子为主题,通过描绘蚊子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一种弱者的无奈和无能为力之情。诗人皮日休以细小的蚊子为象征,表现了社会底层贫穷人的艰辛生活。诗中几乎每一句都描述了蚊子的不足和困境,强调了它们小而微弱的存在。
诗中第一句“隐隐聚若雷”描绘了蚊子成群的情景,以雷鸣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它们的数量之多。接下来的两句“噆肤不知足,皇天若不平”则暗示了蚊子对于它们的生存资源的无尽渴望。
第三句“微物教食肉”表达了即使皇天不再平衡,微小的生物也能够成为食肉者的观点。蚊子这一小小的存在,也在社会中寻找生存资源。
最后两句“贫士无绛纱,忍苦卧茅屋。何事觅膏腴,腹无太仓粟”表现了穷人没有华丽物品,只能忍受苦难的现实。尽管他们渴望生活的好转,但他们的胃里却没有足够的食物。
整首诗通过对蚊子这一微小生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贫穷状况的关注,以及对他们困境的思考。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对微小生物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深邃的思考和社会关怀之情。
“噆肤不知足”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én zi
蚊子
yǐn yǐn jù ruò léi, zǎn fū bù zhī zú.
隐隐聚若雷,噆肤不知足。
huáng tiān ruò bù píng, wēi wù jiào shí ròu.
皇天若不平,微物教食肉。
pín shì wú jiàng shā, rěn kǔ wò máo wū.
贫士无绛纱,忍苦卧茅屋。
hé shì mì gāo yú, fù wú tài cāng sù.
何事觅膏腴,腹无太仓粟。
“噆肤不知足”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