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药山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头白药山孙”出自唐代贯休的《寄中条道者》,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óu bái yào shān sū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头白药山孙”全诗

《寄中条道者》
柏梯杉影里,头白药山孙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
虎须悬瀑滴,禅衲带苔痕。
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

分类:

作者简介(贯休)

贯休头像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寄中条道者》贯休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中条道者》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写了作者在柏梯杉影里,写给远方的中条道者的一封寄语。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文的中文译文:
柏梯杉影里,
头发已经白了,像山上的药材。
现在和过去的人都无法管束,
是非之辩谁愿意参与呢?
瀑布上悬挂着虎须,
禅宗僧袍上留着苔痕。
我经常懊恼龙钟的静寂,
可惜无缘与你言语交流。

诗意和赏析:
《寄中条道者》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疑虑和无奈。诗中的柏梯杉影是指茂密的松树林,形容环境幽静,与作者内心的孤寂相呼应。头白的药山孙则既指作者自己年老,又暗喻当时纷繁复杂的世事,以及人们对于道德和真理之争的背离。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疑虑和失望。他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人们都无法解决和管理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因为人们对是非的争论常常陷入意见不合的状态。作者用“是非争肯论”的句子表达出对于现实世界的厌烦和无奈。

诗中还以自然景观和禅宗元素来烘托诗意。瀑布上悬挂的虎须,禅宗僧袍上留下的苔痕,都是对于自然和禅宗的隐喻。虎须的形象象征着世事的喧嚣和浮躁,禅衲上的苔痕则暗示了作者寻求心灵安宁的愿望。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懊恼。龙钟是指僧人击打的钟,传达教诲的信息,作者以此比喻对于道理和真理的渴望。然而,作者觉得自己无法找到与人交流的机会,也无法因此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虑。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禅宗元素为背景,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疑虑和无奈。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一种寂静与哀愁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头白药山孙”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zhōng tiáo dào zhě
寄中条道者

bǎi tī shān yǐng lǐ, tóu bái yào shān sūn.
柏梯杉影里,头白药山孙。
jīn gǔ guǎn bù dé, shì fēi zhēng kěn lùn.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
hǔ xū xuán bào dī, chán nà dài tái hén.
虎须悬瀑滴,禅衲带苔痕。
cháng hèn lóng zhōng yě, wú yīn jiē huà yán.
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

“头白药山孙”平仄韵脚

拼音:tóu bái yào shān sūn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头白药山孙”的相关诗句

“头白药山孙”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头白药山孙”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头白药山孙”出自贯休的 《寄中条道者》,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