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篆烟消昼永”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香篆烟消昼永”出自宋代晁端礼的《舜韶新》,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zhuàn yān xiāo zhòu yǒ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香篆烟消昼永”全诗

《舜韶新》
晨光射牖,新燕子、一一穿帘飞去。
露晞鸳瓦,萧瑟风生琼宇。
香篆烟消昼永,锁深院、留花半吐。
映绛绡、冰雪肌肤,自是清凉无暑。
浮荣河用萦怀,冷笑看、车马喧喧尘土。
地偏心远,终日何妨扃户。
一枕江南好梦,泛孤棹、轻烟细雨。
被数声、幽鸟惊回,砌下槐阴亭午。

分类:

作者简介(晁端礼)

晁端礼头像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舜韶新》晁端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舜韶新》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晁端礼。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晨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新燕子一个接一个穿过帘子飞去。
露水晶莹滋润着鸳鸯瓦,微风吹拂着琼宇。
香篆烟消散于白昼,深院里锁着半开放的花朵。
映照在红绡之上,冰雪般的肌肤,清凉无暑。
浮华的河流勾起思绪,冷笑着看着车马喧嚣的尘土。
地处偏远心灵宁静,整日无妨闭户。
一枕江南美好的梦境,漂浮在孤舟上,轻烟细雨中。
被几声幽鸟惊醒,槐树下的凉亭,午时静谧。

诗意和赏析:
《舜韶新》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以清晨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窗户射入的晨光、燕子穿梭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氛围。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描绘出露水滋润的鸳鸯瓦和微风吹拂的琼宇,以及红绡上映照的冰雪肌肤,表现出清凉宜人的感觉。

诗中也暗含了对浮华世俗的冷嘲热讽。诗人冷笑着看着车马喧嚣的尘土,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远离尘嚣,守护内心宁静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通过地处偏远的环境和闭户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追求。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江南的梦境中漂浮的情景,船上的凉亭下,轻烟细雨中,被几声幽鸟惊醒。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静、恬淡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舜韶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宁静生活的讴歌,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宜人、宁静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浮华世俗的冷嘲热讽。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恬淡的情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香篆烟消昼永”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hùn sháo xīn
舜韶新

chén guāng shè yǒu, xīn yàn zi yī yī chuān lián fēi qù.
晨光射牖,新燕子、一一穿帘飞去。
lù xī yuān wǎ, xiāo sè fēng shēng qióng yǔ.
露晞鸳瓦,萧瑟风生琼宇。
xiāng zhuàn yān xiāo zhòu yǒng, suǒ shēn yuàn liú huā bàn tǔ.
香篆烟消昼永,锁深院、留花半吐。
yìng jiàng xiāo bīng xuě jī fū, zì shì qīng liáng wú shǔ.
映绛绡、冰雪肌肤,自是清凉无暑。
fú róng hé yòng yíng huái, lěng xiào kàn chē mǎ xuān xuān chén tǔ.
浮荣河用萦怀,冷笑看、车马喧喧尘土。
dì piān xīn yuǎn, zhōng rì hé fáng jiōng hù.
地偏心远,终日何妨扃户。
yī zhěn jiāng nán hǎo mèng, fàn gū zhào qīng yān xì yǔ.
一枕江南好梦,泛孤棹、轻烟细雨。
bèi shù shēng yōu niǎo jīng huí, qì xià huái yīn tíng wǔ.
被数声、幽鸟惊回,砌下槐阴亭午。

“香篆烟消昼永”平仄韵脚

拼音:xiāng zhuàn yān xiāo zhòu yǒ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香篆烟消昼永”的相关诗句

“香篆烟消昼永”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香篆烟消昼永”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香篆烟消昼永”出自晁端礼的 《舜韶新》,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