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时同见三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圣时同见三杰”全诗
踏碎铁鞋三百纟两,不在危峰绝壁。
龙友相逢,_樽缓举,议论敲冰雪。
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
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
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分类: 念奴娇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念奴娇,借赤壁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
踏碎铁鞋三百纟两,不在危峰绝壁。
龙友相逢,_樽缓举,议论敲冰雪。
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
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
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中文译文:
怀念奴娇,借用《赤壁赋》的韵脚,
论述内心与人情,选择良好的才能,纷纷有何物。
踏碎铁鞋三百纟两,不在危峰绝壁。
龙友相逢,_樽缓举,议论敲击冰雪。
何妨人道,圣时一同见到三位杰出之人。
自然会同舟共济,平定战乱,岂能轻易实现。
纵使贫困和富裕相互激励,恐怕真正的困境难以消除。
寄给食物的王子和失去家族的公子,谁能够掌握周公的权力。
冰雪皎洁,照人不亚于霜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作品,借用了《赤壁赋》的韵脚。诗人以论述内心与人情为主题,表达了对友谊、才能和历史英雄的赞美之情。
诗的开篇,诗人怀念着一个名叫奴娇的人,借用了《赤壁赋》的韵脚来表达思念之情。接着,诗人论述心灵和人事的关系,选择优秀的才能,纷纷有何物。
下一段描述了诗人的勇武和决心。他说自己踏碎了铁鞋,走过了三百里的艰险道路,表达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逢的场景,举杯缓慢地举起,他们议论着击打冰雪的声音。他们相互鼓励,不畏严寒,像圣贤一样聚集在一起。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和他们的事迹的赞美。诗人说即使是在同舟共济的日子里,平定战乱并打败敌人,这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轻易发言。即使在顺境或逆境中,他们的才能和胆识都会被发挥出来,真正的困境也难以消除。
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对王孙和公子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掌握权力,带给社会秩序和稳定。冰雪皎洁抛光了,照亮人们,不亚于寒冷的霜月。
整首诗以辛弃疾典型的豪放风格表达了对友谊、才能和英雄事迹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选择性的借用《赤壁赋》的韵脚,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历史和英雄相结合,展示了他对心灵与人情的思考,以及对困境和挑战的勇往直前的决心。整首诗情感热烈,语言豪放,既表达了对真正英雄的赞美,又蕴含了对友谊和才能的向往。
“圣时同见三杰”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iàn nú jiāo sān yǒu tóng yǐn, jiè chì bì yùn
念奴娇(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lùn xīn lùn xiāng, biàn zé shù mǎn yǎn, fēn fēn hé wù.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
tà suì tiě xié sān bǎi sī liǎng, bù zài wēi fēng jué bì.
踏碎铁鞋三百纟两,不在危峰绝壁。
lóng yǒu xiāng féng, zūn huǎn jǔ, yì lùn qiāo bīng xuě.
龙友相逢,_樽缓举,议论敲冰雪。
hé fáng rén dào, shèng shí tóng jiàn sān jié.
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zì shì bù rì tóng zhōu, píng róng pò lǔ, qǐ yóu yán qīng fā.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
rèn shǐ qióng tōng xiāng gǔ nòng, kǒng shì zhēn nán miè.
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
jì shí wáng sūn, sàng jiā gōng zǐ, shuí wò zhōu gōng fā.
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bīng jiǎo jiǎo, zhào rén bù xià shuāng yuè.
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圣时同见三杰”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