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三老”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五更三老”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念奴娇》,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gēng sān lǎo,诗句平仄:仄平平仄。

“五更三老”全诗

《念奴娇》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
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
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
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
长扇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
香山误矢,渔翁何减为相。

分类: 念奴娇

作者简介(刘克庄)

刘克庄头像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念奴娇》刘克庄 翻译、赏析和诗意

《念奴娇》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
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
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
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
长扇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
香山误矢,渔翁何减为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刘克庄对自己才华的自嘲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他自己谱曲、自己唱歌,不像那些行家官员那样高高在上、自命不凡。他本身视力不好,驼背弯腰,却引来了羡慕嫉妒之情,他感到羞愧,认为自己不如那些有权势的人。他折起残篇,寄托自己的声音,不需要倚仗行杖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他讽刺那些自命不凡的陈抟束阁之辈,认为应该让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来掌权。他对于名利的追求并不强烈,相对安逸的生活对他来说更有价值,尽管这种安逸并不值得多少钱,他宁愿穿着简朴的衣服,像云台山上的神仙一样过日子。他忘却了世俗的纷扰,和长扇、矮壶一起,在山南山北游历,不再顾及天仗(指官职)。他认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七贤(孔子、孟子、子思、子贡、子夏、颜回、子张)以及五更(子夜、子明、子曰、子贡、子路)三老(老聃、老子、老庄)等都是无所谓资望高低的,不分先后。最后,他以香山误中的矢来比喻自己,认为就像那个误射的渔翁一样,他也没有因为成为官员而减损自己的本真。

赏析:
《念奴娇》是刘克庄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和对社会的不满,强调了人才和价值不应受到地位和权势的限制。他追求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被名利所累,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整首诗词以自嘲和讽刺的口吻,展现了刘克庄独特的个性和对传统礼教的颠覆。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和追求,他呼唤人们对于才华和价值的真正认可,提倡人的自由发展和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语言朴实自然,通过自嘲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反讽和讥讽意味,展现了刘克庄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五更三老”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niàn nú jiāo
念奴娇

zì tián qǔ zi, zì gē zhī qǐ shì háng jiā guān yàng.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
yǎn xiā bèi tuó fāng yǐn qù, xiū shā chén tuán zhǒng fàng.
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
zhé qǐ cán biān, jì shēng tài yǐ, bù bì fán lí zhàng.
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
chén rén shù gé, ràng tā lái zhě jū shàng.
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ān lè zhí jǐ duō qián, qiě fú jīn tāo hè, zhǔn yún tái xiàng.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
zhǎng shàn ǎi hú shān nán běi, wàng què xiǎo suí tiān zhàng.
长扇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
liù yì qī xián, wǔ gēng sān lǎo, yuán bù lùn zī wàng.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
xiāng shān wù shǐ, yú wēng hé jiǎn wèi xiāng.
香山误矢,渔翁何减为相。

“五更三老”平仄韵脚

拼音:wǔ gēng sān lǎo
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九皓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五更三老”的相关诗句

“五更三老”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五更三老”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五更三老”出自刘克庄的 《念奴娇》,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